(三)其他常見革蘭陰性桿菌肺炎
醫院內獲得肺炎多由革蘭陰性桿菌所致,包括肺炎桿菌、綠膿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均為需氧菌,在機體免疫力嚴重減損時易于發病。肺外感染灶可因形成菌血癥而傳播到肺。肺部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共同點在于肺實變或病變融合,組織壞死后容易形成多發性膿腫,常雙側肺下葉均受累;若波及胸膜,可引起胸膜滲液或膿胸。
從痰中或血中培養出致病菌可作為病原學確診。對綠膿桿菌有效的抗菌藥物有三類:β內酰胺類、氨基糖甙類及氟喹諾酮類。
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的治療首選氨芐西林,或先與氯霉素聯用,后改為單用氨芐西林。
治療腸桿菌科細菌肺炎時,亦應參考其藥物敏感試驗選擇用藥。通常用羧芐西林或哌拉西林鈉與一種氨基糖甙類聯用,也聯用氯霉素和鏈霉素,但要注意鏈霉素的毒性作用。
治療革蘭陰性桿菌肺炎時,宜大劑量、長療程、聯合用藥,靜脈滴注為主,霧化吸入為輔,尚需注意營養支持、補充水分及充分引流痰液。
(四)軍團菌肺炎(legionairesdisease)或軍團菌病
軍團菌病是由革蘭染色陰性的嗜肺軍團桿菌引起的一種以肺炎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典型患者常為亞急性起病經2~10天潛伏期而急驟發病,疲乏、無力、肌痛、畏寒、發熱等;高熱、寒戰、頭痛、胸痛,進而咳嗽加劇,咳粘痰帶少量血絲或血痰。可有相對緩脈本病早期消化道癥狀明顯,約半數有腹痛、腹瀉與嘔吐,多為水樣便,無膿血,神經癥狀亦較常見,如焦慮、神智遲鈍、譫妄。隨著肺部病變進展,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
X線顯示片狀肺泡浸潤;繼而肺實變,尤多見于下葉,單側或雙側。病變進展快,使胸腔積液。免疫功能低下的嚴重患者可出現空洞或肺膿腫。肺部病變的吸收常較一般肺炎為慢,在臨床治療有效時,其X線表現病變仍呈進展狀態,為其X線特征之一。
支氣管抽吸物、胸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作Giemsa染色可以查見細胞內的軍團桿菌。應用PCR技術擴增桿菌基因片段,能快速診斷。間接免疫熒光抗體檢測、血清試管沉積實驗及血清微量凝集試驗,均可診斷。尿液ELISA法具有較強特異性。
目前治療首選紅霉素,亦可加用利福平用藥2~3周,氨基糖苷類及青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本病無效。
(五)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pnumenia)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同時有咽炎、支氣管炎。
起病較緩慢、乏力、咽痛、咳嗽、發熱、食欲不振、肌痛等。咳嗽多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粘液。發熱可持續2~3周,偶伴有胸骨下疼痛。3~4周可自行消散X線顯示肺部多種形
態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布,以肺下野為多見,有的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兒童偶可并發鼓膜炎或中耳炎。
診斷需從臨床癥狀、X線表現及血清學檢查結果等考慮。周圍血WBC正常或稍多,冷凝集試驗陽性,滴定效價>1∶32。培養分離出肺炎支原體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血清中IgM抗體用ELISA檢測最敏感。本病應與病毒性肺炎、軍團菌肺炎等鑒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為首選治療藥。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無效。對劇烈嗆咳者,應適當給予鎮咳藥。若繼發細菌感染,可根據痰病原學檢查,選用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
(六)病毒性肺炎
1.定義: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癥。
2.臨床表現:(1)癥狀:臨床癥狀通常較輕,起病較急,發熱、頭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癥狀尚未消退時,即出現咳嗽、少痰或為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癥狀。小兒或老年人易發生重癥病毒性肺炎,表現為發紺、呼吸困難、嗜睡、精神萎靡,甚至發生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合并癥。
(2)體征:本病常無顯著的胸部體征,病情嚴重者有呼吸淺速、心率增快、發紺、肺部干濕性啰音。
3.診斷:診斷依據為臨床癥狀及X線改變,并排除由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確診則有賴于病原學檢查,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以及病毒及病毒抗原的檢測。
4.治療:①治療以對癥為主,臥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氣流通,注意隔離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給予足量維生素及蛋白質,多飲水及少量多次進軟食,酌情靜脈輸液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
②原則上不宜應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一旦明確已合并細菌感染,應及時選用敏感抗生素。
③常用病毒抑制藥物有:①利巴韋林;②阿昔洛韋(無環鳥苷);③阿糖腺苷;④金剛烷胺。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