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內分泌系統和代謝疾病
§1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亢(hyperthyroidism)系由多種病因導致甲狀腺激素(TH)分泌過多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以Graves病(GD)最多見。
Graves病又稱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或Basedow病,是一種伴甲狀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臨床表現除甲狀腺腫大和高代謝癥候群外,尚有突眼以及脛前粘液性水腫或指端粗厚等。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1.GD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一種特殊類型,與其他自身的免疫性甲狀腺病,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特發性粘液性水腫等有較密切聯系。
2.GD有一定的家族傾向,并與一定的HLA類型有關,一般認為,本病以遺傳易感為背景,在感染、精神創傷等因素作用下,誘發體內的免疫功能紊亂。甲狀腺自身組織抗原或抗原成分主要有TSH、TSH受體、甲狀腺球蛋白(TG)、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等
3.GD的發病與甲狀腺興奮性自身抗體的關系十分密切。TSH和TSH受體抗體(TRAb)均可與TSH受體結合。TRAb可分為兩類,即甲狀腺興奮性抗體TSAb和TSH阻斷(結合)性抗體TBAb。TSAb與TSH受體結合后,產生與TSH一樣的生物學效應,T3、T4合成和分泌增加導致GD。除TSAb外,其他自身抗體也在GD的發病和病情演變中起著一定作用,不同濃度的TSAb和其他自身抗體(尤其是TBAb)及其相互作用導致GD的多種病理生理變化。
4.也有人認為TSAB是一種由獨特型抗獨特型免疫網絡系統產生的針對TSH自身抗體獨特型的具有與TSH相同效應的自身抗體。
5.GD浸潤性突眼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血循環中針對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抗原的T細胞識別球后成纖維細胞或眼外肌細胞上的抗原,浸潤眶部。TRAb或其他自身抗體亦可作用于成纖維細胞或肌細胞,最后導致結締組織容量增加,眼外肌功能障礙等一系列GD眼病表現。老年和小兒患者表現常不典型。
(二)臨床表現(重要考點,考生要透徹理解,多有臨床分析題出現)
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為1∶4~1∶6,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以20~40歲為多。多數起病緩慢,少數在精神創傷或感染等應激后急性起病。典型表現有高代謝癥候群,甲狀腺腫及眼征。
1.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癥候群
(1)高代謝癥候群由于T3、T4分泌過多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促進物質代謝,氧化加速使產熱、散熱明顯增加。患者常有疲乏無力、怕熱多汗、皮膚溫暖潮濕、體重銳減和低熱,危象時可有高熱。TH促進進腸道對糖吸收加速糖的氧化利用和肝糖分解等,可致糖耐量減低或使糖尿病加重。血總膽固醇降低。蛋白質分解增加致負氮平衡,體重下降,尿肌酸排出增多。
(2)精神、神經系統神經過敏、多言好動、緊張憂慮、焦躁易怒、失眠不安,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偶爾表現為寡言抑郁,神情淡漠,也可有手、眼瞼和(或)舌震顫,腱反射亢進。
(3)心血管系統可有心悸胸悶、氣短,嚴重者可發生甲亢性心臟病。體征可有:①心動過速(90~120次/min),休息和睡眠時心率仍快;②心尖區第一心音亢進,常有I~Ⅱ級收縮期雜音;③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縮多見,也可為室性或交界性,還可發生陣發性或持久性心房纖顫或心房撲動,偶見房室傳導阻滯;④心臟增大,遇心臟負荷增加時易發生心力衰竭;⑤收縮壓上升,舒張壓下降,脈壓差增大,有時出現周圍血管征。
(4)消化系統食欲亢進,多食消瘦。大便糊狀,可有脂肪瀉,病情嚴重可有肝腫大功能損害。
(5)肌肉骨骼系統甲亢性肌病、肌無力及肌萎縮,多見于肩胛與骨盆帶近軀體肌群。周期性麻痹多見于青年男性患者,重癥肌無力可以發生在甲亢前、后,或同時起病;二者同屬自身免疫病,可發生于同一有自身免疫缺陷的患者。
本病可致骨質疏松,尿鈣、磷及羥脯氨酸增多,血鈣、磷一般正常。亦可發生增生性骨膜下骨炎(Graves肢端病),外形似杵狀指或肥大性骨關節病,x線顯示有多發性肥皂泡樣粗糙突起,呈圓形或梭狀(“氣泡樣”花邊現象),分布于指骨或掌骨;與肥大性肺性骨關節病的區別在于后者的新生骨多呈線狀分布。(幾個名詞解釋要注意)
(6)生殖系統女性常有月經減少或閉經。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偶有乳腺發育,血催乳素及雌激素增高。
(7)內分泌系統早期血ACTH及24小時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羥)升高,繼而受過高T3、T4抑制而下降。皮質醇半衰期縮短。過多TH刺激兒茶酚胺使病人出現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興奮癥象。
(8)造血系統周圍血淋巴細胞絕對值和百分比及單核細胞增多,但白細胞總數偏低。血容量增大,可伴紫癜或貧血,血小板壽命縮短。
2.甲狀腺腫程度不等的彌漫性、對稱性甲狀腺腫大,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質軟、無壓痛、腫大程度與甲亢輕重無明顯關系;左右葉上下極可有震顫,常可聽到收縮期吹風樣或連續性收縮期增強的血管雜音,為診斷本病的重要體征。但極少數甲狀腺位于胸骨后縱隔內,需同位素或X線確診。
3.眼征(考生需牢記,很重要考點)突眼為重要而較特異的體征之一,多與甲亢同時發生。少數僅有突眼而缺少其他臨床表現。按病變程度可分為單純性(干性、良性、非浸潤性)和浸潤性(水腫性、惡性)突眼兩類。
單純性突眼的常見眼征有:①眼球向前突出,突眼度一般不超過18mm,正常不超過16mm;②瞬目減少(Stellwag征);③上眼瞼攣縮、瞼裂寬,向前平視時,角膜上緣外露;④雙眼向下看時,上眼瞼不能隨眼球下落或下落滯后于眼球(vonGraefe征);⑤向上看時,前額皮膚不能皺起(Joffroy征);⑥兩眼看近物時,眼球輻輳不良(mobius征)。以上眼征主要與交感神經興奮和TH的β腎上腺素能樣作用致眼外肌和提上瞼肌張力增高有關,球后及眶內軟組織的病理改變較輕,經治療常可恢復,預后良好。
浸潤性突眼較少見,多發生于成年患者,預后較差。除上述眼征更明顯外,往往伴有眼瞼腫脹肥厚,結膜充血水腫。眶內軟組織腫脹、增生和眼肌的明顯病變使眼球明顯突出(有時可達30mm),活動受限。患者訴眼內異物感、眼部脹痛、畏光、流淚、復視、斜視、視野縮小及視力下降等。嚴重者球固定,且左右突眼度不等(相差>3mm),狀態。結膜和角膜外露易引起流血,水腫,形成角膜潰瘍可能會失明。
1.實驗室檢查:(1)FT4和FT3是循環血中,甲狀腺素活性部分,直接反應甲狀腺功能狀態。
(2)TT4是判定甲狀腺功能最基本的篩選指標,約80%~90%與球蛋白結合稱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
(3)TT4亦受TT3的影響。TT3為早期GD治療中療效觀察及停藥后復發的敏感指標,亦是診斷T3型甲亢的特異指標。應注意老年淡漠型甲亢或久病者TT3可不高。
(4)rT3無生物活性,其血濃度的變化與T4、T3維持一定比例,尤其與T4的變化一致,可作為了解甲狀腺功能的指標。GD初期或復發早期可僅有rT3升高。在重癥營養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時TT3明顯升高,而TT3明顯降低,為診斷T3綜合征很重要指標。
2.促甲狀腺激素(TSH)測定
血個TSH是反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的敏感指標,尤其對亞臨床型甲亢和亞臨床型甲減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3.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GD時血T4、T3增高,反饋抑制TSH,故TRH細胞不被TRH興奮。如靜脈注射TRH400pg后TSH有升高反應,可排除本病;如TSH不增高(無反應)則支持甲亢的診斷。
4.甲狀腺攝131I率不能反映病情嚴重程度與治療中的病情變化,但可用于鑒別不同病因的甲亢,如131I攝取降低可能為甲狀腺炎伴甲亢、碘甲亢或外源TH引起的甲亢癥。測定前應停用藥物1~2個月。孕婦和哺乳期禁用此項檢查。
5.T3抑制試驗主要用于鑒別甲狀腺腫伴攝131I率增高系由甲亢抑或單純性甲狀腺腫所致;亦曾用于長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預測停藥后復發可能性的參考。伴有冠心病、甲亢性心臟病或嚴重甲亢者禁用本項試驗,以免誘發心律失常、心絞痛或甲狀腺危象。對比二次結果,正常人及單純甲狀腺腫患者攝131I率下降50%以上。
6.甲狀腺自身抗體測定TSAb有早期診斷意義,對判斷病情活動、是否復發亦有價值;還可以作為治療后停藥的重要指標。如長期持續陽性,且滴度較高,提示患者有進展為自身免疫性甲低的可能。
7.影像學檢查超聲、放射性核素掃描、CT、MRI等有助于甲狀腺、異位甲狀腺腫和球后病變性質的診斷。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