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療
治療原則為: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
【助理】2小兒腹瀉的治療原則,錯誤的是(2000)
A調整飲食
B合理用藥
C糾正脫水
D應用紅霉素
E糾正電解質紊亂
69答案:D
(一)急性腹瀉的治療
1.飲食療法 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營養需要量增加(腸粘膜損傷的恢復,發熱時代謝旺盛,侵襲性腸炎丟失蛋白等),如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并發酸中毒,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發育。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但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后繼續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養的嬰兒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兒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湯、粥、面條等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病毒性腸炎可暫停乳類喂養,改為豆制代乳品,或發酵奶,或去乳糖奶粉以減輕腹瀉,縮短病程:腹瀉停止后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脫水往往是急性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體療法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關鍵。
(1)口服補液: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WHO ORS)可用于腹瀉時預防脫水及輕、中度脫水而無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口服補液鹽電解質的滲透壓為220mmol/L(2/3張),總滲透壓為310。輕度脫水口服液量約50~80ml/kg,中度脫水約80~100ml/kg,于8~12小時內將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后,將余量用等量水稀釋按病情需要隨意口服。新生兒和有明顯嘔吐、腹脹、休克、心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兒不宜采用口服補液。
5.患兒,男,l歲。一天來腹瀉10余次,為黃稀水便。查體:精神稍萎靡,皮膚彈性佳。醫生推薦使角WHO規定的口服補液鹽,其張力為
A1/2張
B1/3張
C2/3張
D1/4張
E等張
答案:C
10.小兒腹瀉時口服補液鹽(ORS液)的電解質滲透壓是含鈉液的
A1/4張
B1/3張
C2/5張
D1/2張
E2/3張
答案:E
(2)靜脈輸液:適用于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嚴重的患兒。
1)第一天補液:
①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輕度脫水約為90~120ml/kg、中度脫水約為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為150~180mL/kg,對少數營養不良,心、肺、腎功能不全者等病兒尚應根據具體病情分別作較詳細的計算;
②溶液種類:溶液中電解質溶液與非電解質溶液的比例應根據脫水性質(等滲、低滲、高滲)分別選用,一般等滲性脫水用1/2張(2∶3∶1液)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4∶3∶2液)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含鈉液。若臨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
③輸液速度:主要取決于脫水程度和繼續損失的量和速度,對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應先快速擴容;20ml/kg等滲含鈉液,30—60分鐘內快速輸入。累積損失量(扣除擴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時內補完,約每小時8~10ml/kg;脫水糾正后,補充生理和異常的損失量時速度宜減慢,于l2~16小時內補完,約每小時5ml/kg;若吐瀉緩解,可酌情減少補液量或改為口服補液;
小兒脫水靜脈補液是歷年考試的重點。
22.小兒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擴容液輸注時間為(2001)
A.10~20分鐘
B.30~60分鐘
C.70~90分鐘
D.100~120分鐘
E.130~150分鐘
答案:B(2001)
④糾正酸中毒:因輸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堿性溶液,輸液后循環和腎功能改善,酸中毒可隨即糾正;對重度酸中毒可根據臨床癥狀結合血氣測定結果,另加堿性液(如碳酸氫鈉)糾正;
⑤糾正低鉀、低鈣、低鎂:見尿后應及時補鉀,按每日3.4mmol/kg(相當于氯化鉀200~300mg/kg),缺鉀癥狀明顯者可增至4~6mmol/kg(相當于氯化鉀300~450mg/kg)。輕度脫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脫水可予靜滴。小兒腹瀉補鉀是歷年考試的重點:氯化鉀靜滴濃度不得超過0.3%(40mmol/L)。補鉀一般持續4~6天,嚴重缺鉀者應適當延長;出現低鈣癥狀時可用10%葡萄糖酸鈣加葡萄糖稀釋后靜注;低鎂者用25%硫酸鎂按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每日3~4次,癥狀緩解后停用。
9.氯化鉀靜滴濃度不得超過
A0.1%
B0.3%
C0.6%
D0.9%
E1.2%
答案:B
注:小兒脫水靜脈補液是歷年考試的重點。見下題:
【助理】24.男,8個月。因腹瀉2天入院,體檢:精神可,哭有淚,皮膚彈性稍差,口稍干,眼窩稍凹,尿量減少不明顯,為糾正該患嬰脫水,首日需補總液量是(2006)
A.80ml/kg
B.120ml/kg
C.160ml/kg
D.200ml/kg
E.240ml/kg
題干解析:這是一個輕度脫水的患兒:精神稍差,略有煩躁不安;體檢時見皮膚稍干燥,彈性尚可,眼窩和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減少。
第一天補液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輕度脫水約為90~120ml/kg、為糾正該患嬰脫水,首日需補總液量是120ml/kg。
看下面這道綜合性的試題:涉及病原體的診斷、脫水的程度、靜脈補液等系列內容。
(40~42題共用題干) (2005)
6個月嬰兒,嘔吐,腹瀉3天,大便10余次/日,呈蛋花湯樣,有腥臭味,尿量極少,皮膚彈性差,前囟、眼窩明顯凹陷,四肢厥冷。大便鏡檢白細胞偶見。血清鈉135 mmol/L。
40.病原學診斷最可能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B.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腸炎
C.空腸彎曲菌腸炎
D.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
E.白色念珠菌腸炎
答案:D(2005)
前面也提到過這同類的題:根據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的特點:起病較急,重者腹瀉頻繁,大便量多, 呈蛋花湯樣,有腥臭味,鏡檢白細胞偶見,可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屬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天,亦可較長。病原學診斷最可能是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
空腸彎曲菌腸炎:潛伏期約2~11天。全年均可發病,多見于夏季,可散發或暴發流行。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為人畜共患的疾病,以侵襲性感染為主。癥狀與細菌性痢疾相似。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原發性者少見。它是細菌侵襲腸壁和產生腸毒素所致。主要癥狀為腹瀉,輕癥日瀉數次,停藥后即逐漸恢復:重癥腹瀉頻繁,大便有腥臭味,呈黃或暗綠色,水樣,粘液較多,少數為血便。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伴有腹痛和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如發熱、惡心、嘔吐、乏力、譫妄,甚至休克。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革蘭陽性球菌,培養有金葡菌生長,凝固酶試驗陽性。
思路擴展:由這一題我們要知道出題老師的思路:
41.水的程度和性質
A.中度等滲性脫水
B.中度低滲性脫水
C.重度等滲性脫水
D.重度低滲性脫水
E.重度高滲性脫水
答案:C(2005)尿量極少,皮膚彈性差,前囟、眼窩明顯凹陷,四肢厥冷是重度脫水的臨床表現。血清鈉135 mmol/L,屬正常范圍,是等滲性。
42.進行補液治療,首批靜脈輸液應給予
A.2∶1等張含鈉液20ml/kg
B.2∶1等張含鈉液100~120 ml/kg
C.1/2張含鈉液100~200 ml/kg
D.2/3張含鈉液50~100 ml/kg
E.1/2張含鈉液50~100 ml/kg
答案:A(2005)
題干解析:對重度脫水合并周圍循環障礙者,以2:1等張液20 ml/kg,于30~60分鐘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環和腎臟功能。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