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用病原學檢查方法
1.病原學檢查
(1)病毒分離和鑒定 應于起病7日內取鼻咽拭子或氣管分泌物標本作病毒分離,方法可靠,陽性率高,但需要時間較長,不能及早診斷。
(2)其他病原體的分離培養 肺炎支原體、沙眼衣原體、真菌等均可通過特殊分離培養方法獲得相應病原診斷。
(3)病原特異性抗原檢測 檢測到某種病原體的特異抗原即可作為相應病原體感染的證據,對診斷價值很大。常用的方法有對流免疫電泳(CIE)、協同凝集試驗(COA)、乳膠凝集試驗(LA)、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放射免疫測定(RIA)等,均較簡單快速,且可在當日得到結果供早期診斷。
(4)病原特異性抗體檢測 早期血清中抗體產生不多,主要為IgM,且持續時間較短;后期或恢復期抗體產生較多,以IgG為主,持續時間較長。因此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特異性IgG檢測有4倍升高,對診斷有重要意義。急性期特異性IgM測定有早期診斷價值,常用方法有lgM抗體捕獲法及間接免疫熒光法,一般可于4小時內得出結果。
(5)聚合酶鏈反應(PCR)或特異性基因探針檢測病原體DNA 此法特異、敏感。
(6)細菌培養 采取血液、痰液、氣管吸出物、胸腔穿刺液、肺穿刺液、肺活檢組織等進行細菌培養,可明確病原菌。但常規培養需時較長,且在應用抗生素后的培養陽性率也較低。
(7)其他 ①鱟珠溶解物試驗有助于革蘭陰性桿菌肺炎的診斷;②抗凝集試驗可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過篩試驗,一般病后1~2周開始上升,滴度>1:32為陽性,可持續數月;50%~76%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可呈陽性。
2.外周血檢查
(1)白細胞檢查 細菌性肺炎的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多增高,甚至可見核左移,胞漿中可見中毒顆粒。病毒性肺炎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有時可見異型淋巴細胞。
(2)四唑氮藍試驗(NBT) 細菌性肺炎時中性粒細胞吞噬活力增加,用四唑氮藍染色時NBT陽性細胞增多。正常值<10%,如>10%即提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時則不增加。
(3)C反應蛋白(CRP) 細菌感染時,血清CRP濃度上升,而非細菌感染時則上升不明顯。
(五)治療 積極控制炎癥以改善肺通氣功能,防止并發癥。
1.一般治療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在20℃左右,濕度以60%為宜。飲食宜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少量多餐。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時更換體位,以利痰液排出。不同病原體肺炎患兒宜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2.病原治療 按不同病原體選擇藥物。
(1)抗生素:經肺穿刺研究資料表明,絕大多數嬰幼兒重癥肺炎系由細菌感染引起。另外,在病毒感染基礎上亦易合并細菌感染,故采用抗生素是合理的。使用原則:①依病原菌選用敏感藥物;②早期治療;③聯合用藥;④選用滲入下呼吸道濃度高的藥物;⑤足量、足療程,重癥宜用靜脈途徑給藥。
WH0推薦4種第l線抗菌藥,即復方新諾明、青霉素、氨芐青霉素和羥氨芐青霉素(amoxicillin)。其中青霉素是治療肺炎的首選藥;復方新諾明不宜用于新生兒;氨芐青霉素和羥氨芐青霉素是廣譜抗生素。推薦的另一組抗菌藥為氨芐青霉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oxacillin)或鄰氯青霉素(cloxacillin)和慶大霉素,適用于臨床疑為金葡菌肺炎者。慶大霉素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
我國衛生部對輕癥肺炎推薦用頭孢氨芐(先鋒霉素Ⅳ)。頭孢菌素類藥物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特別是對產酶耐藥菌的感染療效好。從抗菌作用看,第1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球菌作用較強;第2代比第1代抗菌譜廣,包括革蘭陽性和陰性菌,而第3代有較強的抗革蘭陰性桿菌的作用。
大環類內酯類包括紅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美歐卡霉素以及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其作用為阻礙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對支原體、衣原體性肺炎均有效。
考試重點:用藥時間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5~7日;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周,以免復發。葡萄球菌肺炎比較頑固,易于復發及產生并發癥,療程宜長,一般于體溫正常后繼續用藥2周,總療程6周。
17男,2歲,發熱伴咳嗽,診斷為鏈球菌肺炎。用抗生素治療的療程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2002)
A2~4天
B5~7天
C8~10天
D11~13天
E14~16天
20支原體肺炎應用抗生素的療程應是(2004)
A體溫正常后停藥
B癥狀基本消失后
C1周
D2~3周
E4~6周
【助理】8治療支原體肺炎首選的抗生素是(2000)
A青霉素
B妥布霉素
C氨芐青霉素
D紅霉素
E鏈霉素
答案:D
(2)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理想的抗病毒藥物,用于臨床的有:
1)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即病毒唑(virazole),可抑制多種RNA及DNA病毒,毒性小,每日10mg/kg,肌注或靜脈滴注,對合胞病毒、腺病毒均有效。亦可超聲霧化吸入。
2)干擾素(interferons):具有對巨噬細胞、NK細胞的激活作用,使病毒不能在細胞內復制,抑制其擴散。人a-干擾素對病毒性肺炎有效,霧化吸入局部治療比肌注療效好。早期使用基因工程干擾素治療病毒性肺炎療效好。療程3~5天。
3)聚肌胞(poly l:C):為干擾素誘生劑,能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2歲者每隔日肌注1mg,>2歲者每隔日肌注2mg,共3~6次。
4)乳清液:以產后5~7日內的初乳制成乳清液霧化劑,每日10mg超聲霧化吸入,5日一療程。
3.對癥治療
(1)氧療:小兒肺炎氧療的流量是考試的重點。一般用鼻前庭導管,氧流量為0.5~1L/min;氧濃度不超過40%;氧宜濕化,以免損害氣道纖毛上皮細胞及使痰液粘稠。缺氧明顯者宜用面罩給氧,氧流量為2~4L/min,氧濃度為50%~60%。若出現呼吸衰竭,應使用人工呼吸器。
【助理】25女,1歲。發熱伴咳喘3天,口周稍青紫。用鼻前庭導管吸氧,氧流量應為(1999)
A0.5~1 L/分
B1.5~2 L/分
C2.5~3 L/分
D3.5~4 L/分
E4.5~5 L/分
(2)保持呼吸道通暢:包括:①祛痰劑:復方甘草合劑;②霧化吸入:a糜蛋白酶可裂解痰液中的粘蛋白;③支氣管解痙劑:對喘憋嚴重者可選用;④保證液體攝入量,有利于痰液排出。
(3)心力衰竭的治療。
【助理】2男,體重6 kg,呼吸80/min,體溫38℃,脈搏180/min,面色蒼白,煩躁氣促,鼻扇及三凹征明顯,兩肺可聞及中小濕性啰音,心音低鈍,肝肋下3.5cm,診斷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強心應用的毛花苷丙首次劑量為(2000)
A0.06 mg
B0.12 mg
C0.18 mg
D0.21 mg
E0.30 mg
144答案:B
解析:毛花苷丙首次劑量003mg/kg~004mg/kg,首次給與洋地黃占總量的1/2,余量分2次,q6h給予。
(4)腹脹的治療:伴低鉀血癥者,及時補鉀;如系中毒性腸麻痹,應禁食、胃腸減壓,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每次0.04mg/kg。亦可聯用酚妥拉明(0.5mg/kg)及阿拉明(0.25mg/kg),溶于10%葡萄糖20~30ml靜滴,2小時后可重復應用,一般2~4次可緩解。
(5)感染性休克、腦水腫、呼吸衰竭的治療。
(6)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支氣管肺炎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嚴重缺氧時,體內需氧代謝發生障礙,無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謝產物增加,加上高熱、進食少、脂肪分解等因素,常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同時由于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可產生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嚴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性酸中毒。6個月以上的小兒,因呼吸代償功能稍強,通過加深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可致呼吸性堿中毒,血pH變化不大,影響較小;而6個月以下的小兒,代償能力較差,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明顯,甚至發生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導致腎小動脈痙攣而引起水鈉潴留,且重癥肺炎缺氧時常有抗利尿激素(AC舊)分泌增加,加上缺氧使細胞膜通透性改變、鈉泵功能失調,使Na+進入細胞內,造成稀釋性低鈉血癥
53小兒重癥肺炎最常見的酸堿平衡紊亂是(2005)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謝性酸中毒
C呼吸性堿中毒
D代謝性堿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4.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是歷年考試的重點。
糖皮質激素可減少炎性滲出物,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循環。適應證:①中毒癥狀明顯;②嚴重喘憋;③伴有腦水腫、中毒性腦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④胸膜有滲出的病例。常用地塞米松,每日2~3次,每次2~5mg,療程3~5日。
1.肺炎時,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禁忌證是
A中毒癥狀明顯
B合并水痘 皮質激素對水痘病程有不利影響,可導致病毒播散,一般不宜用
C嚴重喘憋
D中毒性腦病
E感染性休克
答案:B
【助理】2肺炎時,不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指征的是(2001)
A嚴重喘憋
B中毒心腦病
C感染性休克
D呼吸衰竭
E氣胸
5.并存癥及并發癥的治療 對并存佝僂病、營養不良者,應予相應治療。對并發膿胸、膿氣胸者,及時抽膿抽氣。遇下列情況則考慮胸腔閉式引流:①年齡小,中毒癥狀重;②膿液粘稠,經反復穿刺排膿不暢者;③張力性氣胸。至于肺大皰可隨炎癥控制而消失。
6.其他 肺部理療有促進炎癥消散的作用。胸腺肽為細胞免疫調節劑,并能增強抗生素作用。氧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能清除氧自由基,有利疾病康復。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