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反復發作的短暫性腦局部血液供應障礙,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無責任病灶的證據。
血流動力學改變:動脈嚴重狹窄,血壓波動而導致狹窄遠端一過性缺血。
(1)頸內動脈系統TIA:最多見發作性單肢輕癱。少見特征性癥狀有:
①眼動脈交叉癱(病變側單眼一過性黑蒙、對側偏癱及感覺障礙)和Horner征交叉癱(病變側Horner征、對側偏癱);
②主側半球受累出現失語癥(Broca失語、Wernick失語及傳導性失語)。
Broca失語(運動性失語):額下回后部損傷。
能夠理解他人言語,能夠發音,但言語產生困難,或不能言語,或用詞錯誤,或不能說出連貫的句子而呈電報式語言。患者能夠理解書面文字,但不能讀出或讀錯。
Wernicke失語:又稱感覺性失語:顳中回后部損傷,能聽見說話的聲音,能自言自語,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說話的含義。
(2)椎-基底動脈系統TIA:常見癥狀:眩暈、平衡障礙,少數伴耳鳴。可有特征性癥狀:
①跌倒發作:誘因:轉頭或仰頭時。特點:下肢突然失去張力,無意識喪失;
②雙眼視力障礙(一過性黑曚):系雙側大腦后動脈距狀支缺血。
(3)檢查手段:CT/MRI檢查大多正常。MRI彌散加權成像和灌注加權成像:發病早期顯示腦局部缺血性改變。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有助于判斷是否有心源性栓子的可能。CTA/MRA血管造影:無創性血管成像技術,初步了解腦血管狹窄程度。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評估顱內外血管病變最為準確的診斷方法。
(4)診斷:為短暫的、刻板的、可逆的、局部的腦血液循環障礙,可反復發作。頸內動脈系統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癥狀和體征。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通常在數分鐘至30分鐘左右,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
(5)治療:控制目標:血壓<140/90mmHg.非心源性目標:基線LDL-C水平下降50%或達到1.8mmol/L以下。抗血小板聚集劑: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頻繁發作:抗凝藥華法林。
心源性:應予以抗凝治療。頸動脈動脈硬化粥樣斑造成狹窄(狹窄大于70%)或伴血栓造成TIA:頸動脈內膜剝離術或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術。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