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臨床執業醫師考試一年兩試第二試高頻考點匯總
腎綜合征出血熱
(1)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典型的臨床特征有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三大主癥,亦稱腎綜合征出血熱。
(2)主要是攜帶本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在我國以黑線姬鼠、大林姬鼠及褐家鼠為主,它們既是宿主動物,又是本病傳染源。
(3)傳播途徑主要有:接觸傳播、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螨媒傳播和垂直傳播。
(4)臨床上可分為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1.發熱期以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紅(顏面、頸及上胸部皮膚明顯充血潮紅)、出血、腎損(發病早期即可出現蛋白尿,尿量減少,腎區有叩擊痛)為主要表現。
2.低血壓休克期發生于病程第4-6日,多數患者體溫開始下降時出現血壓下降,少數熱退后不久出現血壓下降。
3.少尿期
1)尿毒癥毒素積蓄:厭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瀉、頑固性呃逆,重者可致嘔血、便血、尿血、頭暈、嗜睡、甚至昏迷等。
2)酸中毒:表現為呼吸深而快,極度衰弱無力,重者出現庫氏呼吸。
3)高血鉀:嗜睡、肌張力下降、反應遲鈍、心律失常,心電圖T波高大等。
4)高血容量綜合征:頭痛、頭昏、血壓升高、脈壓增大、頸靜脈怒張、煩躁不安、全身水腫、腹水,嚴重者出現肺水腫、腦水腫、充血性心力衰竭。
4.多尿期
尿量顯著增多(24小時尿量大于3000ml)。多尿早期氮質血癥等可繼續存在,甚至加重。隨尿量明顯增多,少尿期的各種癥狀隨之好轉。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現失水和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血癥(乏力、腹脹、心慌)。
5.恢復期
病程3~4周后,尿量逐漸恢復正常,精神、食欲逐漸好轉,癥狀消失,體力恢復。一般恢復需1~3個月,重癥患者可達數月。
(5)治療
治療原則
“三早一就一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近治療及少搬動)及把好“三關”(休克、出血和腎功能不全)。
1.發熱期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支持與對癥治療;早期可予抗病毒治療,如利巴韋林或干擾素。
2.低血壓休克期治療
以防止休克為主,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調整血管張力、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灌流量,以保證心、腦、腎等臟器功能。
3.少尿期治療
量出為入,原則是穩定機體內環境的平衡(水、電解質、酸堿、氮質平衡)、促進利尿、防治并發癥?刂迫肓,一般以前日的出量(尿量、大便量和嘔吐量)加400~600ml為當日的補液量。供給足夠熱量、減少蛋白質分解,控制氮質血癥;用20%甘露醇或速尿利尿。必要時予血液透析治療(最有效)。
4.多尿期洽療
原則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治繼發感染。
5.恢復期治療
應加強營養,繼續休息1~3個月,以后逐漸增加活動量,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及血液生化檢查,以評價腎臟功能。
(6)預防措施:防鼠滅鼠,防螨滅螨。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