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
【診斷】
1.本癥通常于前驅感染后1~3周起病。
2.起病較急,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僅有尿常規及C3補體異常,并無具體臨床表現;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3.癥狀
(1)血尿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腎小球源性血尿,常為疾病首發癥狀。
(2)蛋白尿 幾乎所有患者有蛋白尿,大都在0. 5~3. 5g/d。
(3)水腫 輕者晨起眼瞼或伴有下肢水腫,少數嚴重患者可延及全身,呈可凹性。
(4)高血壓 多為一過性高血壓。
(5)少尿 初起病時大部分患者有尿量減少。
(6)全身表現 常有乏力、厭食、惡心、頭暈等。
4.血補體C3以及總補體在發病初期下降,8周內漸恢復正常。
5.抗鏈球菌溶血素“O”( ASO)可升高,部分患者起病早期循環免疫復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陽性。
【鑒別診斷】
1.以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的腎小球疾病;其他病原體感染后急性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又稱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3.全身系統性疾病腎臟受累 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及過敏性紫癜腎炎等。
【進一步檢查】
(1) 24h尿蛋白定量、內生肌酐清除率檢查。
(2)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補體,ASO、血沉、C反應蛋白檢查。
(3)心電圖、胸片、雙腎B超檢查,根據病情需要做心臟彩超。
(4)腎穿刺活檢。
(5)血常規、尿常規檢查。
【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以休息及對癥治療為主。急性腎衰竭患者應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復。不應用激素及細胞毒藥物。
1.一般治療 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腫消退,血壓恢復正常。低鹽飲食(<3g/d),腎功能正常者無須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出現氮質血癥時應限制蛋白攝入量,并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明顯少尿的急性腎衰竭者須限制液體攝入量。
2.治療感染灶 在病灶細菌培養陽性時,應積極給予抗生素治療。對反復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待腎炎病情穩定,可擇期行摘除術。術前術后應用青霉素2周。
3.對癥治療 包括利尿、降壓和中醫藥治療。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
【診斷】
1.蛋白尿 尿蛋白量常在1~3g/d。
2.血尿 呈腎小球源性血尿。以增生或局灶硬化為主要病理改變者,還能出現肉眼血尿。
3.水腫 多為眼瞼和(或)下肢輕至中度可凹性水腫,一般無體腔積液。
4.高血壓 腎功能不全時易出現高血壓。但部分病例高血壓可出現于腎功能正常時。
5.慢性進行性腎功能損害 可因感染、勞累、血壓增高成用腎毒性藥物而急劇惡化,腎功能衰竭時常出現貧血。
【鑒別診斷】
1.其他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隱匿性腎小球腎炎;感染后急性腎炎。
2.遺傳性進行性腎炎。
3.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
4.其他繼發性腎炎 如狼瘡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等。
【進一步檢查】
參見“急性腎小球腎炎”進一步檢查。
【治療原則】
1.積極控制高血壓 治療原則為力爭把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選擇能延緩腎功能惡化、具有腎保護作用的降血壓藥物。
2.蛋白質及磷攝入的限制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根據腎功能減退程度控制蛋白質攝入量。
3.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 雙嘧達莫、阿司匹林。
4.避免對腎臟的進一步損害。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