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第二試考前提分試題匯總
1.腎小球性蛋白尿的起因主要是:( A )
A.腎小球基底膜異常
B.腎小球毛細血管壓的改變
C.腎小管的重吸收異常
D.膠體滲透壓的變化
E.以上都不是
2.腎素是由何種組織產生的:( C )
A.肝
B.腎小球
C.近球旁器
D.髓袢
E.腎小球包曼氏囊
3.腎臟能產生的內分泌激素除外:( D )
A.紅細胞生成素
B.1α-羥化酶
C.腎素
D.生長激素
E.血管緊張素
4.正常人尿沉渣中每高倍視野紅細胞不超過:( B )
A.1個
B.3個
C.5個
D.7個
E.9個
5.促使紅細胞生成因子分泌增多的主要因素是:( A )
A.缺氧
B.缺鐵
C.低蛋白血癥
D.缺乏維生素C
E.以上都不是
6.泌尿系統中,下列哪個病通常表現有高血壓及水腫:( D )
A.腎結石
B.腎結核
C.腎囊腫
D.慢性腎小球腎炎
E.腎小管酸中毒
7.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主要有:( A )
A.尿化驗異常,水腫及高血壓,病史達一年以上
B.以上變化半年以上
C.以上變化3個月以上
D.以上變化1個月以上
E.以上都不是
8.溢出性蛋白尿多見于:( A )
A.多發性骨髓瘤
B.腎淀粉樣變
C.乙肝相關性腎炎
D.狼瘡性腎炎
E.以上都不是
9.親免素調節劑不包括:( D )
A.環孢素
B.他克莫司
C.驍悉
D.環磷酰胺
E.以上都不是
10.目前臨床應用得最多,既方便又準確反應腎小球濾過率的測定方法為:( E )
A.血尿酸水平
B.血尿素氮
C.血肌酐
D.對氨馬尿酸清除試驗
E.以上都不是
11.可以激活血管緊張素原的是:( C )
A.血管升壓素
B.醛固酮
C.腎素
D.紅細胞生成素
E.前列腺素
12.關于蛋白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E )
A.24小時蛋白尿持續>150mg為蛋白尿
B.體位性蛋白尿尿蛋白一般<1g/d
C.腎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一般<2g/d
D.重金屬中毒時常出現腎小管性蛋白尿
E.以上都不是
13.腎小球疾病合并高血壓的降壓治療首選:( D )
A.利尿劑
B.β受體阻滯劑
C.鈣通道阻滯劑
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E.α受體阻滯劑
14.尿中發現少量透明管型的意義( E )
A.表示一定有腎小球的損害
B.表示有腎炎活動
C.表示有腎盂腎炎活動
D.表示有一定的腎小管功能損害
E.不能說明有實質性的腎功能損害
15.蛋白尿3+且以白蛋白為主是提示:( B )
A.溢出性蛋白尿
B.腎小球蛋白尿
C.腎組織蛋白尿
D.腎小管性蛋白尿
E.功能性蛋白尿
16.下列哪一項診斷腎小球疾病的意義最大( A )
A.蛋白尿、管型尿
B.尿量異常及血尿
C.糖尿及氨基酸尿
D.水腫和高血壓
E.腎功能損害
17.腎炎性水腫的主要原因是:( A )
A.“球-管失衡”和腎小球濾過分數(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下降、 導致水鈉潴留
B.低蛋白血癥
C.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D.血管升壓素分泌增加
E.心功能不全
18.腎實質性高血壓最主要的機制是:( A )
A.鈉、水潴留
B.腎素分泌增多
C.前列腺素生成減少
D.血管升壓素分泌增加
E.利鈉激素減少
19.有助診斷急性腎炎的依據是:( B )
A.蛋白尿+白細胞管型
B.蛋白尿+紅細胞管型
C.蛋白尿+透明管型
D.蛋白尿+蠟樣管型
E.蛋白尿+顆粒管型
20.微小病變型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 C )
A.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
B.原位免疫復合物沉積
C.細胞免疫反應
D.炎癥反應
E.以上都不是
21.多數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機制是( D )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感染性炎癥疾病
C.細胞免疫性疾病
D.免疫介導性炎癥疾病
E.以上都不是
22.微小病變型腎病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 B )
A.分子屏障受損
B.電荷屏障受損
C.分子屏障和電荷屏障均受損
D.腎小球基底膜受損
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有關肝素抗凝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
A.機體對肝素的敏感性和代謝速率存在差異,故肝素的用量需個體化
B.肝素靜脈注射后通常5分鐘即起效,半衰期常為25分鐘
C.肝素開始應用后應進行凝血指標的測定
D.應用肝素而發生出血者可用魚精蛋白進行治療
E.低分子量肝素發生血小板減少的副作用低于普通肝素
24.尿蛋白電泳結果顯示尿中C3含量較高,常常提示:( C )
A.腎小管嚴重受損
B.腎小球濾過膜電荷屏障受損
C.腎小球濾過膜分子屏障受損
D.血中C3含量較高
E.以上都不是
25.最可能為腎小球源性血尿的是:( D )
A.單純性血尿
B.無痛性肉眼血尿
C.全程血尿
D.全程血尿伴大量紅細胞管型尿
E.以上都不是
26.腎小球源性血尿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A.腎小球基底膜斷裂
B.臟層上皮細胞受損
C.遠段小管受損
D.近段小管受損
E.以上都不是
27.以下哪種疾病是腎穿刺活檢的適應證:( D )
A.腎臟占位性病變明確其性質
B.腎結核
C.慢性腎盂腎炎
D.腎小球性血尿
E.腎臟單個較大囊腫壓迫腎組織
28.大量蛋白尿的出現提示糖尿病腎病已達到;( D )
A.糖尿病腎病Ⅰ期
B.糖尿病腎病Ⅱ期
C.糖尿病腎病Ⅲ期
D.糖尿病腎病Ⅳ期
E.糖尿病腎病Ⅴ期
29.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沉渣紅細胞形態是為鑒別:( C )
A.前尿道血尿和后尿道血尿
B.腎源性血尿和膀胱源性血尿
C.腎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源性血尿
D.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
E.以上都不是
30.下列何種腎小球疾病可發生C3下降:( A )
A.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球腎炎
B.糖尿病腎病
C.多發生骨髓瘤腎損害
D.腎淀粉樣變
E.IgA腎病
31.下列哪項不符合腎炎性水腫的特點?( E )
A.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B.腎小球濾過分數下降
C.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
D.組織間隙蛋白質含量高
E.以上都不是
32.急性腎炎患者幾乎均有的臨床表是( A )
A.血尿
B.蛋白尿
C.水腫
D.腎功能異常
E.以上都有
33.急性腎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 B )
A.休息和加強營
B.休息和對癥治療
C.抗感染治療
D.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E.利尿
34.腎炎患者反復發作慢性扁桃體炎,行扁桃體摘除的時機是:( D )
A.蛋白尿(-),尿紅細胞(-)
B.尿蛋白(-),尿沉渣白細胞<3個/HP
C.尿蛋白(+),尿沉渣白細胞<3個/HP
D.尿蛋白(+),尿沉渣紅細胞<10個/HP
E.以上都不是
35.影響急性腎炎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A.年老
B.持續性高血壓
C.大量蛋白尿
D.鏡下血尿
E.腎功能損害
36.急性腎炎的臨床表現中最慢回復正常的是:( D )
A.蛋白尿
B.高血壓
C.血清C3
D.血尿和微量蛋白尿
E.以上都不是
37.急進性腎炎和急性腎炎臨床表現的主要不同點是:( D )
A.有無腎臟體積增大
B.貧血程度
C.蛋白尿的有無
D.有無進行性發展的腎衰竭
E.有無高血壓
38.光鏡下診斷急進性腎炎的標準是:( C )
A.腎小球均有纖維新月體形成
B.新月體占據腎小球囊腔的50%以上
C.50%以上的腎小球有大新月體形成
D.50%以上的腎小球有大細胞新月體形成
E.以上都不是
39.下列哪種疾病常表現為Goodpasture綜合征?( B )
A.急性腎炎
B.急進性腎炎
C.系膜增生性腎炎
D.系膜毛細血管性腎炎
E.膜性腎病
40.Goodpasture綜合征首選的治療方法是:( D )
A.糖皮質激素
B.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
C.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腎透析
D.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血漿置換
E.環磷酰胺
41.關于慢性腎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
A.多由急性腎炎發展而來
B.以青中年為主,男性多見
C.病理類型多樣
D.可有舒張壓持續升高
E.可有蛋白尿和血尿
42.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癥狀的主要機制是:( B )
A.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及原位免疫復合物沉積
B.免疫反應激活炎性細胞使之釋放炎癥介質導致腎損害
C.細胞免疫
D.腎小球固有細胞在特定條件下有致損傷作用
E.凝血及纖溶系統因子及細胞黏附分子作用,導致腎損害
43.關于慢性腎炎的治療,下列哪項不正確?( D )
A.積極控制高血壓
B.限制食物中蛋白質攝入量
C.應用抗血小板藥物
D.常規應用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
E.以上都不是
44.不引起腎病綜合征的疾病是:( D )
A.狼瘡腎炎
B.骨髓瘤性腎病
C.腎淀粉樣變性
D.急性腎盂腎炎
E.紫癜性腎炎
45.下列哪項是慢性腎炎和急性腎炎重要鑒別特征:( C )
A.貧血
B.低蛋白血癥
C.低比重尿
D.持續性高血壓
E.抗“O”持續上升
46.腎病綜合征低蛋白血癥的主要原因為:( D )
A.腎小管重吸收蛋白不足
B.肝臟合成蛋白不足
C.白蛋白分解代謝增強
D.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
E.蛋白質攝入不足
47.腎病綜合征患者應用足量的潑尼松治療后,尿蛋白不減少仍為4+,水腫無減輕,治療最好采用:( E )
A.加大潑尼松劑量
B.換用地塞米松
C.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D.加用吲哚美辛
E.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劑
48.影響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蛋白尿程度
B.年齡
C.是否合并血尿
D.是否合并高血壓
E.是否合并高血脂
49.急性間質性腎炎的主要病理改變:( A )
A.腎間質炎性細胞浸潤及腎小管變性
B.腎間質纖維化
C.腎小管萎縮
D.腎小球系膜區增寬
E.腎血管壁增厚
50.慢性腎間質腎炎首先損害:( A )
A.腎小管功能損害
B.腎小球功能損害
C.腎小管及腎小球功能損害
D.腎血管損害
E.腎間質損害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