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典型發病過程表現為突發右上腹陣發性絞痛,常在飽餐、進油膩食物后,或在夜間發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
Murphy征陽性。
實驗室檢查 85%的患者有輕度白細胞升高(12~15×109/L)。
B型超聲檢查,可顯示膽囊增大,囊壁增厚甚至有“雙邊”征,以及膽囊內結石光團,其對急性膽囊炎診斷的準確率為65%~90%。
24、胃癌手術方式的選擇
胃切除手術方式包括:
①胃部分切除術,常用于年高體弱患者或胃癌大出血、穿孔,病情嚴重不能耐受根治性手術者,僅行胃癌原發病灶的局部姑息性切除。
②根治性胃近端大部切除、胃遠端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前兩者的胃切斷線均要求距腫瘤肉眼邊緣5cm以上,而且均應切除胃組織的3/4~4/5。胃近端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均應切除食管下端即距離賁門3~4cm。胃遠端大部切除、全胃切除均應切除十二指腸第一段即距離幽門3~4cm。這三種胃切除均必須將小網膜、大網膜連同結腸系膜前葉、胰腺被膜一并整塊切除。
③胃癌擴大根治術,是包括胰體、尾及脾在內的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術。
④聯合臟器切除,是指聯合肝或橫結腸等其他臟器的聯合切除術。
⑤近年出現的胃癌的微創手術是指胃鏡下的胃黏膜切除和腹腔鏡下的胃楔形切除、胃部分切除甚至是全胃切除。
25、選擇高迷走神經切除的原因
切斷迷走神經,阻斷支配胃壁細胞、主細胞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傳入沖動。
26、胃潰瘍的侵襲力增強—幽門螺桿菌感染
27、深靜脈血栓的用藥
防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抗凝藥物;溶栓治療:鏈激酶。
28、燒傷面積的估算
九分法
部位 |
占成人體表% |
占兒童體表% | ||
頭頸 |
發部 |
3 |
9 |
9+(12-年齡) |
面部 |
3 | |||
頸部 |
3 | |||
雙上肢 |
雙上臂 |
7 |
9×2 |
9×2 |
雙前臂 |
6 | |||
雙手 |
5 | |||
軀干 |
軀干前 |
13 |
9×3 |
9×3 |
軀干后 |
13 | |||
會陰 |
1 | |||
雙下肢 |
雙臀 |
5 |
9×5+1 |
9×5+1-(12-年齡) |
雙大腿 |
21 | |||
雙小腿 |
13 | |||
雙足 |
7 |
成年女性的臀部和雙足各占6%。
29、十二指腸破裂腹膜后積氣
腹膜外(后)位空腔臟器破裂,氣體進入腹膜后間隙,腹部X線平片可見腹膜后積氣。
30、下列疾病最易癌變的是—胃潰瘍
31、直腸癌確診的檢查—結腸鏡
32、燒傷容易導致哪種潰瘍—Curling潰瘍
33、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具有持續或反復發作腹瀉和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癥狀
結腸鏡檢查 該檢查是本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應做全結腸及回腸末段檢查,直接觀察腸黏膜變化,取活組織檢查,并確定病變范圍。本病病變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絕大部分從肛端直腸開始逆行向上擴展,內鏡下所見重要改變有:①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彌漫性充血、水腫,血管紋理模糊,質脆、出血,可附有膿性分泌物;②病變明顯處見彌漫性糜爛或多發性淺潰瘍;③慢性病變見假息肉及橋狀黏膜,結腸袋變鈍或消失。黏膜活檢組織學見彌漫性炎癥細胞浸潤,活動期表現為表面糜爛、潰瘍、隱窩炎、隱窩膿腫;慢性期表現為隱窩結構紊亂、杯狀細胞減少。有中毒巨結腸、可疑腸穿孔者禁忌結腸鏡檢查。
X線鋇劑灌腸檢查 所見X線征主要有:①黏膜粗亂及(或)顆粒樣改變;②多發性淺潰瘍,表現為管壁邊緣毛糙呈毛刺狀或鋸齒狀以及見小龕影,亦可有炎癥性息肉而表現為多個小的圓或卵圓形充盈缺損;③結腸袋消失,腸壁變硬,腸管縮短、變細,可呈鉛管狀。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一般不宜做鋇劑灌腸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34、腸結核的診斷
如有以下情況應考慮本病:①中青年患者有腸外結核,主要是肺結核;②臨床表現有腹瀉、腹痛、右下腹壓痛,也可有腹塊、原因不明的腸梗阻,伴有發熱、盜汗等結核毒血癥狀;③X線鋇餐檢查發現回盲部有跳躍征、潰瘍、腸管變形和腸腔狹窄等征象;④結腸鏡檢查發現主要位于回盲部的腸黏膜炎癥、潰瘍、炎癥息肉或腸腔狹窄,活檢如見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或結核分枝桿菌具確診意義;⑤PPD(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對高度懷疑腸結核的病例,如抗結核治療(2~6周)有效,可作出腸結核的臨床診斷。對診斷有困難病例,主要是增生型腸結核,有時需經剖腹探查才能確診。
35、囊尾蚴病診斷和治療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資料 有絳蟲病史或密切接觸豬帶絳蟲患者;當地有豬帶絳蟲病存在而個人衛生習慣較差、有可能食入蟲卵者。
2.臨床表現 皮下有可活動的、有彈性的實性結節;視力障礙、視野出現黑影并在眼內發現囊尾蚴結節;或出現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癲痛發作應考慮囊尾蚴病。
3.實驗室檢查 皮下結節病理活檢找到囊尾勤是最終確診的依據;腦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檢查有診斷價值,表現為腦內多發性圓形低密度區,其周圍可有環形增強帶(炎性水腫區),也可能出現多發性高密度甚至鈣化結節,還可有腦室擴大、受壓、移位等間接征象。
病原治療:阿苯達唑、吡喹酮
36、霍亂的傳播途徑
本病為消化道傳染病,可經污染的水源及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及蒼蠅的媒介引起傳播,水源與食物被污染常引起流行,甚至暴發流行。
37、孕早期感染什么病毒需要終止妊娠—風疹病毒
38、細菌性痢疾的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夏秋季發病,有菌痢患者接觸史或不潔飲食史等。
(2)臨床表現:起病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
(3)糞便檢查:中毒型需及時采便檢查。鏡檢有大量膿(白)細胞(≥15個/高倍視野)、少量紅細胞可臨床診斷,確診需依靠糞便細菌培養痢疾桿菌陽性。慢性患者可做乙狀結腸鏡檢以助診斷。
39、梅毒的病原體—蒼白螺旋體
40、尖銳濕疣的病原體—人乳頭瘤病毒
41、M3的首選藥
M3 (APL)使用全反式維甲酸和(或)砷劑治療。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