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屬于醫學基礎科目的一部分,在考試中約占3%的比例,所以在學習時主要掌握老師講解的重點內容,掌握關鍵點即可。
這門學科只在執業醫師考試中會涉及,大致分為六個部分的內容。建議可在口腔專業科目系統復習完成后,開始基礎科目的學習。可按照看書-做題-看書(查漏補缺)的步驟來進行。
第一部分、涉及不同的代謝紊亂,其中典型的特點及臨床表現,以及一些關鍵的數值內容需要我們理解掌握,老師會講解一些特殊的記憶方法,我們可以參考記憶。
第二部分、外科休克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其臨床表現中的一些關鍵點、不同病變時期的代表數值需要了解記憶。另外其診斷與檢測是考試的核心內容,重點掌握一些關鍵點。
第三部分、外科感染在往年的考試中所占的分值也較大。其中一些名詞的定義、不同感染的致病菌、發病部位、特征性表現往往是考試中的考點,要加以區分記憶。
第四部分、創傷和戰傷主要抓考點。
第五部分、燒傷在考試中可能會涉及一些數字性的內容,可以根據口訣方法來記憶。初期處理與補液方法中的細致知識點也常會出現考點,要加強記憶。
第六部分主要涉及甲狀腺的疾病,不同疾病的關鍵點如特征表現、診斷、治療等需要我們理解記憶。轉移性腫瘤中的一些數值也要了解記憶。
【拓展說明】
(1)臨床醫學綜合大綱說明:
2019年起,臨床醫學綜合(口腔執業醫師)將臨床醫學綜合調整劃分為“專業綜合”和“實踐綜合”兩部分。其中,“專業綜合”將原來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及“兒科學”四部分內容按照器官系統框架進行整合,并根據崗位工作需要,增加了33個病種和一個癥狀或體征的考核;“實踐綜合”將原有的“癥狀與體征”內容融入疾病考核,按臨床場景、癥狀體征、常見病多發病的形式排列。
(2)2020臨床醫學綜合教材變動:
有增加的內容:肺炎;肺血栓栓塞癥;尿路結石;病毒性肝炎。
有刪減的內容:慢性腎衰竭;偏頭痛;外科感染。
有變動的內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炎癥性腸病;自然流產;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頸癌;體格生長常用指標。
文章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