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有明顯季節性,多發生于盛夏季節。
2.臨床表現
(1)初熱期:病程第1-3天,有發熱、頭痛、嗜睡、嘔吐,可有腦膜刺激征。
(2)極期:病程第4—10天,持續高熱,意識障礙加深,甚則昏迷、抽風,或反射消失,肌張力增強,腦膜刺激征。重癥者可出現腦疝,呼吸衰竭。
(3)恢復期:病程第7—u天起,體溫漸降,神志漸清,多數患者逐漸康復。部分嚴重病例恢復較慢。
(4)后遺癥期:少數重癥病人在起病6個月后仍留有神經精神癥狀,如癱瘓、癡呆等,為后遺癥。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一般在(10—凹)X10空格幾左右,中性粒細胞增至80%以上。
(2)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多在(0.05-0.5)X10空格,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與氯化物正常。
(3)補體結合試驗病后2-3周內陽性;血凝抑制試驗病后5天出現陽性,第2周達高峰。
二、鑒別診斷
應與疫毒痢鑒別。疫毒痢起病急,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肛門指診或鹽水灌腸檢查大便可見膿血,培養可見痢疾桿菌。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根據本病發病情況和傳變過程多迅速,一般可按溫病衛、氣、營、血的規律進行辨證。
由于發病急暴,傳變迅速,如初現衛分證,迅即傳人氣分營分,甚則徑人營血,其界限較難辨析。因此,可依據本病臨床所見發熱、神昏、抽風等三大主癥,結合小兒驚風熱、痰、風的病機轉歸,掌握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作出正確的辨證論治。
按本病的傳變規律,急性期一般2周左右,初期約1-3天,可見高熱無汗等衛氣癥狀;3-7天進入極期,此時邪在氣營,熱、痰、風三證俱全。也有病情急暴者,起病即見抽風、昏迷、內閉外脫之象,則屬險證、危證。本病后期,邪去正傷,多見虛證或虛中夾實,所見熱證,則為余邪不清,陰虛內熱;痰證,則為痰阻經絡,內蒙清竅;風證,則為肝腎虧虛,虛風內動。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原則以清熱、豁痰、開竅、熄風為主。急性期以解熱為關鍵,熱在表者,宜清暑透表,使邪從外泄;在里者,宜甘寒清熱或通腑泄熱;邪郁化火,人營人血,則苦寒或咸寒清營瀉火。結合痰、風之證,分別施以開竅豁痰,鎮驚熄風等法。后期以扶正祛邪為原則。余邪未盡,虛熱不退者,以養陰清熱為法;痰蒙清竅,神識癡呆者,以宣竅豁痰為法;虛風內動,肝腎不足者以養陰熄風為法。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