螵蛸的應用
藥材性狀:團螵蛸: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由多層膜狀薄片疊成,長2.5~4cm,寬2~3cm.表面淺黃褐色,上面帶狀隆起不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松而韌,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綿狀,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卵,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淡或微咸。
性味歸經:平;甘、咸;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固精,縮尿,止濁。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研末,3~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敷。
禁忌:陰虛火旺或膀胱有濕熱者慎服。
膽石癥的按摩手法
⑴出現急性膽絞痛
這類病人有明顯的右上腹痛或上腹痛,多為陣發性絞痛,比較輕的時間不長就能減輕或緩解;較嚴重時腹痛難以忍受。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膽囊或膽道因結石、蛔蟲或較輕微的炎癥而引起痙攣,按摩可以起到解除痙攣、緩解疼痛的作用。
①點按穴位法:常用穴位如陽陵泉(取穴:膝蓋成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丘墟(取穴: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處)、太沖(取穴:以手指沿足拇指、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血管搏動處)、期門(取穴:胸部乳頭之下,左右肋骨相交處水平點),患者自己用拇指指端點按穴位,力量可稍重一些,每個穴位按揉1~2分鐘,穴位處出現酸脹感即可。
②腹部揉按法:病人仰臥或坐位,右手緊貼在右上腹,在前臂和腕關節的帶動下,環形連續并有節奏地按摩,方向呈順時針,用力要均勻,平均每分鐘80~100次,按摩時間為15分鐘左右,腹痛緩解即可停止。
③耳穴按壓法:常見穴位有:肝、膽、交感內分泌等。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捏耳部,凡是出現疼痛明顯的部位,可稍加力量揉按,時間為5~10分鐘,疼痛緩解則止。
⑵疾病間歇期或保健
臨床大部分膽石癥病人平時并無明顯癥狀,或有些屬于較肥胖、血脂偏高等容易發膽石癥的人,可以采用按摩方法進行預防性保健,一方面可以預防癥狀發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功效。
①穴位按摩:常用穴位為曲池(取穴:曲肘時肘關節外側凹陷處)、內關(取穴:手腕橫紋肌向上三指寬前臂橫向中央),一般用手的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30~40圈,約為1分鐘,每日1~2次。
②腹部按摩:常用穴位有中脘(取穴: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處)、天樞(取穴:中腹肚臍左右各三橫指處)等,方法是以食指為中心與四指為輔,或以手掌為點,順時針按揉穴位,每次30〈50次,每日一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