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
將AP分兩型:
1.水腫型(間質型): 胰腺腫大、水腫,質脆(質硬)、胰周有少量脂肪組織壞死。
顯微鏡下見間質水腫、充血、炎性細胞浸潤,可有少量脂肪組織壞死,無腺泡壞死及血管損傷出血;
2.出血壞死型: 胰腺紅褐色或棕黑色,有新鮮出血區,較大范圍的脂肪壞死和鈣化斑。
顯微鏡下見胰腺組織壞死,細胞結構
急性胰腺炎
臨床表現
一、腹痛: 誘因: 飽餐、飲酒、暴飲暴食;
部位: 上中腹,上腹偏左或偏右.; 疼痛性質: 持續、劇烈的鈍、脹、絞、鉆疼或刀割樣疼痛,并陣發加劇,呈束帶狀向腰背部放射,彎腰屈腿位疼痛可減輕.;輕癥3-5天緩解,重癥時間長, 嚴重時可有全腹痛、壓痛、反跳疼及肌緊張 ;老年及體弱者可僅輕微腹痛或全無腹痛。極少數全無腹痛而突然休克或昏迷,預后極差。
二、惡心、嘔吐、腹脹:(80-90%),多與腹疼同時出現, 嘔吐食物, 膽汁, 少數有蛔蟲, 吐后腹疼不減輕.因麻痹性腸梗阻致腹脹.
三、發熱:中度, 持續3-5天。
四、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多有輕重不同的脫水,伴低鉀、鈣、鎂 ;
五、低血壓及休克(僅見于壞死型):血管活性物質釋放,有效血容量不足;大量血漿、體液滲入腹腔及腹膜后;出現心臟抑制因子;頻繁嘔吐,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少數病人因嘔血
.六、體征
1.輕癥者僅為輕壓痛
2.重癥者體征明顯:出現急性腹膜炎體征,腹部壓疼、反跳疼、腹肌緊張,或上腹包塊;出現化學性胸膜炎、腹膜炎,其中淀粉酶明顯增高臍周青紫(Cullen 征)兩脅部皮膚青紫(Grey-Turner 征)黃疸。
并發癥
一、局部并發癥:
1.胰腺及胰周膿腫:多在起病后2-3周出現,此時高熱不退、持續腹痛、上腹包塊、持續高淀粉酶血癥
2.假性囊腫: 起病后3-4周形成,多位于體尾部,囊壁破裂可引起胰性腹水;
二、全身并發癥:
ARDS、心衰及心律紊亂、敗血癥(細菌及真菌)、肺炎、糖尿病、胰性腦病、皮下及骨髓脂肪壞死、DIC、急性腎衰等.多種并發癥同時或先后出現稱之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極少數病人出現胰性猝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