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A1型題 |
第 3 頁:A2型題 |
第 5 頁:B1型題 |
A1型題
1.以下不是道德的特點是
A.自然性
B.穩定性
C.規范性
D.社會性
E.層次性
答案:1.A
2.下列表述最能全面反映倫理學概念內涵的是
A.研究職業道德現象的科學
B.研究政治道德現象的科學
C.研究道德現象的科學
D.研究婚姻家庭道德現象的科學
E.研究社會公德的科學
答案:2.C
3.主張醫家必須具備“精”和“誠”的精神的古代醫家是
A.孫思邈
B.張仲景
C.李時珍
D.朱丹溪
E.華佗
答案:3.A
4.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醫學倫理學專著是
A.《看護教程》
B.《醫學倫理學法典》
C.《醫業倫理學》
D.《醫德學概論》
E.《醫學倫理學》
答案:4.C
5.1941年毛澤東對民主革命時期的醫德概括為
A.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
B.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與群眾運動相結合
C.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E.發揚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
答案:5.D
6.西方醫學的發源地是
A.古羅馬
B.印度
C.阿拉伯
D.中國
E.古希臘
答案:6.E
7.公元前5世紀名醫“印度外科鼻祖”妙聞提出的為醫者四德中不包括
A.正確的知識
B.優雅的外表
C.廣博的經驗
D.聰明的知覺
E.對病人的同情
答案:7.B
8.1803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醫學倫理學》的是
A.帕茨瓦爾
B.胡弗蘭
C.哈維
D.波特
E.薩斯
答案:8.A
9.下列關于醫學模式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醫學模式是建立在近代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社會實踐基礎之上的醫學模式
B.生物醫學模式認為任何一種疾病都可在器官、細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測量的、形態的或化學的改變
C.20世紀下半葉開始,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D.生物醫學模式對人類健康、疾病的認識是片面的,沒有對醫學起推動作用
E.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在本質上反映了醫學道德的進步
答案:9.D
10.醫學道德的意識現象和活動現象之間的關系是
A.可以互相代替的
B.可以互相補充的
C.互不相干
D.可以割裂的
E.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
答案:10.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