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糖類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占總熱量的50%~60%,每克糖產熱17.2 kJ,嬰兒需糖量每日10~12g/kg,2歲以上小兒需糖量約每日10g/kg。
【該題針對“小兒喂養與保健”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母乳喂養的方法:主張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開奶,滿月前堅持按需喂哺,隨著月齡增長逐漸定時喂養,每次哺乳不宜超過20分鐘。
【該題針對“小兒喂養與保健”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兒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更為突出,故曰小兒“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腎常虛”。
【該題針對“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兒時期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所患疾病最為多見,因此,根據題干要求,最佳的選項是A。
【該題針對“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清代醫家吳鞠通運用陰陽理論,將小兒的生理特點概括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這里的“陰”,指機體的精、血、津液及臟腑、筋骨、腦髓、血脈、肌膚等有形之質;“陽”指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稚陰稚陽包括了機體柔嫩、氣血未盛、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松、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故此題的正確選項是B。
【該題針對“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利水消腫法主要適用于水濕停聚,小便短少而致水腫者。陽水常用五苓散、越婢加術湯。陰水常用防己黃芪湯、實脾飲、真武湯等。
【該題針對“兒科治療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疏風解表法主要適用于外邪侵襲所致的表證。使用時需辨明風寒、風熱。辛溫解表常用荊防敗毒散、蔥豉湯;辛涼解表常用銀翹散、桑菊飲;解暑透表常用新加香薷飲;透疹解表常用宣毒發表湯。小兒應用發汗劑要慎重,不宜量大,不宜反復使用。故正確選項是A。
【該題針對“兒科治療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打刺療法也稱皮膚針刺法(梅花針、七星針),主要用于治療腦癱后遺癥。
【該題針對“兒科治療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消食導滯法主要適用于小兒飲食不節、乳食內滯之證。如積滯、疳證等。消乳化積常用消乳丸;消食化積常用保和丸;通導積滯常用枳實導滯丸;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等。
【該題針對“兒科治療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兒望診中望姿態:“陽主動,陰主靜”。喜伏臥者,多為內傷乳食;喜蜷臥者,多為內寒或腹痛;翻滾不安,呼叫哭吵,雙手捧腹,多為腹痛;端坐喘促,痰鳴哮吼,多為哮喘;氣促鼻扇,胸肋凹陷,常為肺炎喘嗽。故正確的答案是A 。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喜伏臥者,多為內傷乳食;喜蜷臥者,多為內寒或腹痛;翻滾不安,呼叫哭吵,雙手捧腹,多為腹痛;端坐喘促,痰鳴哮吼,多為哮喘;氣促鼻扇,胸肋凹陷,常為肺炎喘嗽。除了選項E的敘述正確外,其余選項敘述均不恰當。故根據題干要求,此題的正確選項為E。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兒面部皮膚薄嫩,故氣血盈虧、色澤變化易于顯露。色澤即顏色與光澤,皮膚顏色分紅、白、黃、赤、黑五種,簡稱五色。面呈紅色,多主熱證;面呈白色,多主寒證、虛證;面呈黃色,多為體虛、濕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驚、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證、腎虛、痛證、瘀證、水飲內停。故此題中,錯誤的描述是D選項。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兒望診中望形體時應按順序觀察頭囟、軀干、四肢、毛發、指甲等部位。故正確的選項是C。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察目時首先觀察的是眼神。若黑睛圓大、光亮靈活,為肝腎氣血充沛;眼無光彩,二目無神,為病態;兩目凝視,或直或斜,多為肝風內動;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病多危重;瞳孔縮小,多為熱毒內閉,見于中毒(有機磷、毒蕈或某些藥物)。注意眼窩有無凹陷眼瞼有無浮腫、下垂,結膜是否充血、鞏膜是否黃染。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望診在兒科疾病的診斷上顯得尤為重要,歷代兒科醫家都把望診列為四診之首。兒科望診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態、審苗竅、察指紋、辨斑疹、察二便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故最佳的選項是B。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兒脈診與成人脈診不同,3歲以下小兒由于其手臂短,難分三部,加之診病時小兒多有哭鬧,影響脈象的真實性,故一般以察指紋診法代替切脈。3歲以上小兒用“一指定三關”的方法診脈,也稱作“寸口一指脈”,即一般以一指正按定關脈,向前輾定寸脈,向后輾定尺脈。故此題的最佳選項是C。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兒腹部叩之音濁,按之有液體波動之感,臍突者,多有腹水。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小兒的指紋隱約可見,色澤淡紫,紋形伸直,不超過風關。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1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兒小便清澈量多為寒;小便色黃量少為熱;尿色深黃為濕熱內蘊;黃褐如濃茶,多為濕熱黃疸。尿色紅如洗肉水或鏡檢紅細胞增多者為尿血,大體鮮紅色為血熱妄行,淡紅色為氣不攝血,紅褐色為瘀熱內結,暗紅色為陰虛內熱。故根據題干要求,最佳的選項是B。
【該題針對“小兒診法概要”知識點進行考核】
2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度脫水 :失水量占體重的5%~10%(50~100ml/kg)。輕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5%以下(30~50ml/kg)。重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該題針對“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重度脫水 :失水量占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中度脫水 :失水量占體重的5%~10%(50~100ml/kg)。輕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5%以下(30~50ml/kg)。
【該題針對“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2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輕度脫水 :失水量占體重5%以下(30~50ml/kg)。中度脫水 :失水量占體重的5%~10%(50~100ml/kg)。重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該題針對“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知識點進行考核】
2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兒脊柱發育 :3個月左右隨著抬頭動作的發育出現頸椎前凸;6個月后會坐時,出現向后凸的胸曲;1歲會走時出現腰椎前凸,至6~7歲時這3個脊柱自然彎曲才被韌帶所固定,脊柱的生理彎曲使身體姿勢得到平衡。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兒童時期正常血壓可用公式推算:收縮壓(mmHg)=2 ×年齡(歲)+80;舒張壓(mmHg)=收縮壓×2/3。故最佳的選項是D。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新生兒期:此期發病率、死亡率都極高,尤以出生第一周為顯,故對新生兒在第一個月應訪視2~3次,了解小兒出生后健康、喂養、疾病等情況,進行全面體格檢查,隨時進行具體指導和示范。
【該題針對“年齡分期標準、特點及與預防保健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2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生長發育遵循的一般規律:
(1)由上到下:先抬頭、后抬胸,再會坐、立、行;
(2)由近到遠:從臂到手,從腿到腳的活動;
(3)由粗到細:從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
(4)由簡單到復雜:先畫直線后畫圓圈;
(5)從低級到高級:先從看、聽等感性認識發展到記憶、思維等理性認識。
選項D的敘述是錯誤的。故在此,根據題干要求,此題的最佳選項是D。
【該題針對“生長發育規律;感覺、運動和語言發育”知識點進行考核】
2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計算公式:年齡×2(kg)+7(或8)(kg)。故根據公式換算,最佳的選項是B。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長骨發育:臨床上,嬰兒早期應攝膝部X線片,年長兒攝左手腕骨的正位片,了解骨的發育,判斷骨齡。腕部出生時無骨化中心,其出現的時間次序為:3個月左右有頭狀骨、鉤骨;約1歲時出現下橈骨骺;2~2.5歲有三角骨;3歲左右有月骨;3.5~5歲出現大、小多角骨;5~6歲時有舟骨;6~7歲有下尺骨骺, 9~10歲時出現豆狀骨。10歲時出全,共10個。故1~9歲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約為其歲數加1。臨床常測定骨齡以協助診斷某些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癥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癥、腎小管酸中毒等骨齡明顯延后;中樞性性早熟和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則骨齡常超前。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2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嬰兒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
【該題針對“年齡分期標準、特點及與預防保健的關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囟為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其大小以對邊中點連線長度進行衡量,出生時約1.0~2.0cm,以后隨顱骨發育而增大,6個月后逐漸骨化而變小,約在1~1.5歲時閉合。故正確的選項是D。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3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兒牙齒發育:牙齒可分為乳牙和恒牙兩種,乳牙20個,恒牙32個。約自6個月起(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尚未出牙者可視為異常,乳牙最晚2歲半出齊。2歲以內乳牙的數目約為月齡減4(或6)。6~7歲乳牙開始脫落換恒牙。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3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新生兒頭圍平均34cm,在第一年的前3個月和后9個月頭圍都約增長6cm,故1歲時頭圍為46cm;生后第2年頭圍增長減慢,2歲時頭圍48cm,5歲時為50cm,15歲時接近成人約為54~58cm。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頭圍過大常見于腦積水和佝僂病后遺癥,頭圍過小提示腦發育不良。
【該題針對“體格生長發育指標;呼吸、脈搏、血壓常數及計算”知識點進行考核】
3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臟腑辨證是按中醫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來分析內臟病變的部位和性質。
【該題針對“兒科辨證的意義”知識點進行考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