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胎頭圍繞骨盆縱軸旋轉,使其矢狀縫與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的動作稱為內旋轉。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分娩機制為: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臨產開始的主要標志是有規律而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持續30秒及以上,間歇5~6分鐘,并伴有進行性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部下降。破水一般出現在較晚的時間,故不能作為臨產的診斷。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臨產前24~48小時,因宮頸內口附近的胎膜與該處的子宮壁分離,毛細血管破裂經陰道排出少許血液,與宮頸黏液相混排出,稱見紅,血量的多少是由該處破裂的毛細血管而定的,與初產婦還是經產婦無關。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臨產開始的主要標志是有規律而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持續30秒及以上,間歇5~6分鐘,并伴有進行性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部下降。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縮短消失,宮口后擴張;經產婦多是宮頸管短縮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時進行。故答案E不正確。
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骨盆平面為骨盆最小平面。前方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后方為骶骨下端。
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連接骨盆各平面中點的假想曲線稱為骨盆軸。
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兩塊髖骨構成。
骶棘韌帶構成骨盆腔側壁。
C項的“所有”和E項的“極度”都屬表述不準確。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枕下前囟徑:又稱小斜徑,前囟門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離,是胎頭的最小徑線,足月胎兒平均值約9.5cm,胎頭俯屈后以此徑線通過產道。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徑長的橢圓形,是骨盆最小平面,最狹窄。骨盆入口平面呈橫橢圓形。骨盆出口平面:由兩個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組成,骨盆軸的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骨盆傾斜度指婦女站立時骨盆入口平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為60°。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決定分娩的四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其中胎兒因素有胎兒大小、胎位以及胎兒畸形等。胎心率對分娩難易影響不大。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子宮下段的形成:由非孕時約1cm的子宮峽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后峽部已擴展成宮腔的一部分,妊娠末期被逐漸拉長形成子宮下段。臨產后拉長達7~10cm。由于子宮肌纖維的縮復作用,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之間子宮內面形成一環狀隆起,稱生理性縮復環。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軟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彎曲管道。不包括子宮體部。
1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子宮收縮力是臨產后的主要產力,貫穿于分娩全過程。
1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兒阿普加評分:用于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嚴重程度,以出生后1分鐘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顏色五項體征為依據,每項0~2分,滿分10分。8~10分為正常新生兒;4~7分為輕度窒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及用藥等措施方能恢復;0~3分屬重度窒息,需緊急搶救,行氣管內插管并給氧。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接產:當胎頭撥露使會陰后聯合緊張時開始保護會陰。當胎頭枕部在恥骨弓下露出時,左手應按分娩機制協助胎頭仰伸。此時如宮縮強應囑產婦張口哈氣,讓產婦在宮縮間歇時稍向下屏氣,使胎頭緩慢娩出。胎頭娩出后,右手仍保護會陰,左手自鼻根向下頦擠壓,擠出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然后協助胎頭復位和外旋轉。
1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第二產程胎心通常為5~10分鐘聽一次。
1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兒窒息的處理原則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證呼吸道通暢;通過彈足底或刺激皮膚來刺激呼吸;及時給予面罩供氧。必要時可作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氣管插管。糾正酸中毒是搶救窒息的重要措施,可酌情臍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3~5毫升/千克。在急救過程中要注意給嬰兒保暖。倒提雙足,拍打背部,容易使異物梗阻呼吸道,造成進一步的窒息。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當胎頭撥露使會陰后聯合緊張時開始保護會陰。
2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坐骨棘平面是判斷胎頭高低的標志。胎頭顱骨最低點平坐骨棘平面時以“0”表達;在坐骨棘平面上1 cm時以“-1”表達;在坐骨棘平面下1 cm時以“+1”表達,以此類推。
2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坐骨棘平面是判斷胎頭高低的標志。
二、B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胎頭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胎頭顱骨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胎頭沿骨盆軸前進的動作稱下降。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子宮下段由非孕時約1cm的子宮峽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后峽部已擴展成宮腔的一部分,妊娠末期被漸拉長形成子宮下段。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臨產前的子宮頸管長約2~3cm。臨產后的規律宮縮及胎先露部支撐前羊水囊呈楔狀,致使宮頸內口向上向外擴張,形成漏斗狀宮頸管,隨后宮頸管逐漸變短消失。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枕下前囟徑:又稱小斜徑,前囟門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離,是胎頭的最小徑線,足月胎兒平均值約9.5cm,胎頭俯屈后以此徑線通過產道。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雙頂徑(BPD):兩頂骨隆突間的距離,為胎頭最大橫徑,足月胎兒的平均值約9.3cm。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初產婦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約需6~8小時。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約需數分鐘至1小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