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雜病
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原發性不孕,古稱“全不產”。
曾有過妊娠,而后未避孕,又連續2年未再受孕者——繼發性不孕,古稱“斷緒”。
一、病因病機:腎虛、肝郁、痰濕、血淤
二、治療原則:溫養腎氣,調理氣血,輔以心里疏導
三、診斷
女方檢查步驟
(一)詢問病史:月經史、帶下、既往婚育情況、既往史(生殖道炎癥、結核病、闌尾炎手術、甲狀腺病等)、家族史。
(二)臨床表現:夫婦同居2年或曾孕育后2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但不能受孕。
(三)檢查:
1、體格檢查、婦科檢查
2、不孕癥特殊檢查
(1)卵巢功能檢查,如:BBT、B超等。
(2)輸卵管通暢試驗
(3)免疫因素檢查,如:抗精子抗體、
(4)宮腔鏡、腹腔鏡
(5)必要時作CT、MRI檢查
四、治療
1.腎虛證(陽虛——毓麟珠,陰虛——養精種玉湯)
2.肝郁證——開郁種玉湯
3.痰濕證——蒼附導痰丸
4.血瘀證——少腹逐瘀湯
婦女下腹結塊,伴有或脹、或痛、或滿、或異常出血者,稱為癥瘕。
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處,病屬血分。
瘕:假聚成形,聚散無常,推之可移,痛無定處,病屬氣分。
西醫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盆腔炎癥包塊、子宮內膜異位癥結節包塊、結核性包塊及陳舊性宮外孕血腫等可按本病論治。
本病首見于《素問·骨空論》,《金匱要略》提出治療癥瘕第一方——桂枝茯苓丸
五、辨證要點:重在辨氣病、血病,以及虛實、善惡。
1、氣滯血瘀證
婦科證候:下腹部結塊,觸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 小腹脹滿,月經先后不定,經血量多有塊,經行難凈,經色黯;
全身證候:氣滯血瘀證候。
舌 脈:舌質 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脈沉弦澀。
治 法:行氣活血,化瘀消癥。
方 藥:香棱丸或大黃蟄蟲丸。
木香 丁香 小茴香 枳殼 川楝子 青皮 三棱 莪術
2、痰濕瘀結證
婦科證候:下腹結塊,觸之不堅,固定難移,經行量多,淋瀝難凈,經間帶下增多;
全身證候:痰濕瘀結證候。
舌 脈:舌體胖大,紫黯,有瘀斑、瘀點,苔白厚膩,脈弦滑或沉澀。
治 法:化痰除濕,活血消癥
方 藥: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濕熱瘀阻證
婦科證候:下腹部腫塊,熱痛起伏,觸之痛劇,痛連腰骶,經行量多,經期延長,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赤白相雜;
全身證候:濕熱瘀阻證候。
舌 脈:舌黯紅,有瘀斑,苔黃,脈弦滑數。
治 法:清熱利濕,化瘀消癥。
方 藥:大黃牡丹皮湯加木通、茯苓。
大黃牡丹湯:大黃 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4、腎虛血瘀證
婦科證候:下腹部結塊,觸痛,月經量多或少,經行腹痛較劇,經色紫黯有塊,婚久不孕或曾反復流產;
全身證候:腎虛證候。
舌 脈:舌黯,脈弦細。
治 法:補腎活血,消癥散結。
方 藥:補腎祛瘀湯或益腎調經湯。
補腎祛瘀湯:仙靈脾 仙茅 熟地黃 山藥 香附 雞血藤 三棱 莪術 丹參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