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是女性最顯著的生理特點。婦女一生中第1次月經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一般為13——15歲,平均14歲,即“二七”之年。可早至11——12歲,遲至16歲。經期即月經持續時間,正常經期為3——7天,多數為3——5天。月經量一般以每月經量約
50——60ml為適中。
2.月經的特殊生理現象:身體無病而月經定期兩個月來潮一次者,稱為并月;三個月一潮者,稱為“居經”或“季經”;1年一行者稱為“避年”;還有終生不潮而卻能受孕者,稱為“暗經”;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經周期有少量出血而無損于胎兒者,稱為“激
經”,又稱“盛胎”或“垢胎”,均是個別的特殊生理現象,若無不適,不影響生育,可不作病論。
3.在月經產生的機理中,與腎、肝、脾關系尤為密切。
4.帶下的生理現象及作用:(1)帶下屬津液;(2)帶下有周期性月節律;(3)帶下量隨妊娠期增多;(4)帶下淖澤胞宮、陰道。
5.妊娠全程40周,即280天。預產期的計算,現代推算的公式是:從末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月數加9(或減3)日數加7(陰歷則加14)。
6.弄胎(假宮縮):《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若數月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
7.離經脈:臨產時可捫得產婦中指本節有脈搏跳動,稱為離經脈。
(若孕婦雙手中指兩旁從中節至末節,均可捫及脈之搏動,亦為臨產之脈。)
8.從有規律的宮縮開始至產門開全(子宮頸口完全擴張)的腹部陣發性疼痛,稱陣痛,開始時陣痛間隔時間約15分鐘,逐漸縮短為5——6分鐘,最后為2——3分鐘,這一現象稱開口期,分娩正式發動。
9.分娩結束后,產婦逐漸恢復到孕前狀態,約需要6——8周,此期稱為“產褥期”,又稱“產后”。產后1周稱“新產后”,產后1月稱“小滿月”,產后百日稱“大滿月”,即所謂“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產褥期的生理特點是“多虛多瘀”。
10.惡露是產后自子宮排出的余血濁液,先是暗紅色的血性惡露,也稱紅惡露,約持續3——4天干凈;后漸變淡紅,量由多漸少,稱為漿液性惡露,約7——10天干凈;繼后漸為不含血色的白惡露,約2——3周干凈。如果血性惡露10天以上仍未干凈,應考慮子宮復舊不良或感染,當予以診治。
11.順產者,產后30分鐘即可在產床上開始哺乳,哺乳時間一般以8個月為宜。3個月后嬰兒適當增加輔食。
12.女性生理分期:
胎兒期:父母精卵結合成受精卵是妊娠的開始。從受精后及受精卵在子宮內種植、生長、發育、成熟的時期為胎兒期。
新生兒期:嬰兒出生后的4周內,稱為新生兒期。
兒童期:新生兒期以后至12歲左右的階段為兒童期。
青春期: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稱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19歲,約為“二七”至“三七”之年,即14——21歲,可作為中醫婦科學青春期的參考。
性成熟期:性成熟期又稱生育期。一般自18歲左右開始,即中醫從“三七”至“七七”之年(21歲——49歲),歷時30年。
圍絕經期:“七七”之年,中醫稱“經斷前后”或“絕經前后”。
老年期:老年期一般指60歲以后的婦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