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腑的生理功能: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能滿。即“六腑以通為用”。
2.膽為“中精之腑”,亦稱“中清之腑”,貯藏和排泄膽汁;主決斷。
3.胃的主要生理機能:受納水谷;腐熟水谷。
4.胃為“太倉”、“水谷氣血之海”、“五臟六腑之海”。
5.胃的生理特性:胃氣下降;喜潤惡燥。
6.小腸的生理機能:
(1)主受盛化物。
受盛,即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變化、消化、化生的意思。
一是指小腸接受由胃腑下傳的食糜而盛納之;
二是由脾氣對食糜進一步消化,化為精微和糟粕兩部分,即化物作用。
(2)主泌別清濁。
(3)小腸主液,臨床上,以“利小便所以實大便”的方法治療泄瀉,就是“小腸主液”理論的具體應用。
7.大腸的生理機能:主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8.膀胱的生理機能:匯聚水液;貯存和排泄尿液。
9.三焦的概念和生理機能:
(1)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三焦概念有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與辨證三焦的不同。
(2)六腑三焦的主要生理機能是疏通水道,運行津液。
(3)部位三焦,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劃分及其生理特點如下:
①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以及頭面部,稱作上焦。“上焦如霧”。
②中焦在橫膈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膽等臟腑。“中焦如漚”。
③臍以下的部位為下焦,包括小腸、大腸、腎、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臟腑以及兩下肢。“下焦如瀆”。
(4)辨證三焦,是溫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由淺及深的三個不同病理階段。
10.部位三焦,包含了上至頭、下至足的整個人體,已經超出了實體六腑的概念。張介賓等醫家將其稱之為“孤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