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0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外科學》二試精華考點匯總
中醫外科疾病辨證
陰陽、部位、經絡辨證
1.陰陽辨證: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證的總綱。
(1)發病緩急:急性發病的病屬陽;慢性發作的病屬陰。
(2)病位深淺:病發于皮肉的屬陽;發于筋骨的屬陰。
(3)皮膚顏色:紅活焮赤的屬陽;紫暗或皮色不變的屬陰。
(4)皮膚溫度:灼熱的屬陽;不熱或微熱的屬陰。
(5)腫形高度:腫脹形勢高起的屬陽;平坦下陷的屬陰。
(6)腫脹范圍:腫脹局限,根腳收束的屬陽;腫脹范圍不局限,根腳散漫的屬陰。
(7)腫塊硬度:腫塊軟硬適度,潰后漸消的屬陽;堅硬如石,或柔軟如棉的屬陰。
(8)疼痛感覺:疼痛比較劇烈的屬陽;不痛、隱痛、不痛或抽痛的屬陰。
(9)膿液稀稠:潰后膿液稠厚的屬陽;稀薄或純血水的屬陰。
(10)病程長短:陽證的病程比較短;陰證的病程比較長。
(11)全身癥狀:陽證初起常伴有形寒發熱、口渴、納呆、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潰后癥狀漸次消失;陰證初起一般無明顯癥狀,釀膿期常有骨蒸潮熱、顴紅,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盜汗等癥狀,潰后尤甚。
(12)預后順逆:陽證易消、易潰、易斂,預后多順(良好);陰證難消、難潰、難斂,預后多逆(不良)。
2.部位辨證
(1)發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多為風溫、風熱。
(2)發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為氣郁、火郁。
(3)發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寒濕、濕熱多見。
3.十二經脈氣血多少與外科疾病的關系:
(1)多氣多血之經:大腸經、胃經;(手足陽明經:大胃)
治療:注重行氣活血。
(2)多血少氣之經:小腸經、膀胱經、心包經、肝經;(小膀、手足厥陰經)
治療:注重破血,注重補托。
(3)多氣少血之經:三焦經、膽經、心經、腎經、肺經、脾經。(心脾肺腎焦膽)
治療:注重行氣,注重滋養。
4.外科疾病引經藥:
手太陽經用黃柏、藁本;
足太陽經用羌活;
手陽明經用升麻、石膏、葛根;
足陽明經用白芷、升麻、石膏;
手少陽經用柴胡、連翹、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
足少陽經用柴胡、青皮;
手太陰經用桂枝、升麻、白芷、蔥白;
足太陰經用升麻、蒼術、白芍;
手厥陰經用柴胡、丹皮;
足厥陰經用柴胡、青皮、川芎、吳茱萸;
手少陰經用黃連、細辛;
足少陰經用獨活、知母、細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