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angmeng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點擊查看:2020中醫執業醫師二試24種疾病針灸治療考點匯總
消渴的針灸治療
消渴
主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
消渴的病變臟腑主要在肺胃腎,又以腎為關鍵。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消渴的辨證分型
消渴治法:養陰生津,清熱潤燥。
取相應背俞穴及足太陰、足少陰經穴。
主穴 肺俞 脾俞 腎俞 三陰交 胃脘下俞(胰俞)太溪
助記:三叔三姨太
方義:
胃脘下俞是治消渴效穴;
肺俞、脾俞、腎俞為肺脾腎的背俞穴,以應上中下三消;
太溪為腎經原穴,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補肝腎,清虛熱。
消渴針灸之配穴:
消渴的基本刺灸方法
腎俞、太溪行毫針補法,其余主穴行平補平瀉法。
陰陽兩虛者可配合灸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