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發熱處理
感染邪毒所致的產后發熱,是產科危急重癥,若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可使病情進一步發展,邪毒內傳,熱入營血,或熱陷心包,甚則發展至熱深厥脫危重之候。此時,應積極進行中西醫救治。
1.支持療法
加強營養,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病情嚴重者或貧血者,多次少量輸血或輸血漿。
2.熱入營血
高熱不退,心煩汗出,斑疹隱隱,舌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治宜解毒清營,涼血養陰,方用清營湯加味,或用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以清熱解毒,醒神開竅。
3.熱入心包
高熱不退,神昏譫語,甚則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而數。治宜涼血托毒,清心開竅,方用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或用醒腦靜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4.熱深厥脫
出現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亡陽證候,急當回陽救逆,方用獨參湯、生脈散或參附湯加減。或用參附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以回陽救逆,益氣固脫。此時病情復雜,勢急癥重,必須根據病情,配合西醫治療,給予足夠的抗生素,或皮質激素,糾正電解質紊亂,抗休克,及時處理傷口。若有盆腔膿腫,應切開引流。當病情穩定后,應檢查原因,及時處理。
落枕的推拿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外勞宮阿是穴肩井后溪懸鐘
配穴:風寒襲絡者,加風池、合谷;氣血瘀滯者,加內關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關;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針瀉法。先刺遠端穴落枕、后溪、懸鐘,持續捻轉,囑患者慢慢活動頸項,一般疼痛可立即緩解。再針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點刺出血。
方義:外勞宮是治療本病的經驗穴。手太陽、足少陽循行于頸項側部,后溪、懸鐘分屬兩經腧穴,與局部阿是穴合用,遠近相配,可疏調頸項部經絡氣血,舒筋通絡止痛。
2.其他治療
(1)拔罐法在患側項背部行閃罐法,應順著肌肉走行進行拔罐。
(2)耳針法選頸、頸椎、神門。毫針中等刺激,持續運針時囑患者徐徐活動頸項部。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