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要求考生在60分鐘內完成2道病例分析試題,每題20分,總分40分。考情分析如下:
考生依據題目所提供的中醫四診等臨床資料以書面形式答出主訴,現病史,既往史、中醫辨病辨證依據(含病因病機分析)、中醫病證鑒別、中醫診斷、治法、方劑名稱、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答題重點在中醫辨病辨證依據,所占分值也最高,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是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及病因病機分析。
1.中醫疾病診斷:以題干描述的第一癥狀為主要判斷要點,結合相關體征表現確定疾病診斷。
2.中醫證型診斷:根據題干中描述的中醫四診信息綜合歸納分析,可從八綱和臟附辨證角度初步分析。結合大綱中疾病的證型名稱確定證型診斷,要求證型名稱必須與大綱中原有名稱保持一致。
3.中醫辨病辨證依據(含病因病機分析)。
(1)主訴:一般為題干中第一句癥狀描述的語句,結合持續、復發或加重的時間即可。
(2)現病史:一般將題干中刻下癥狀表現抄錄即可,關鍵詞多為“刻下”現癥“。辨證依據需要寫清楚該證型的特征,包括主癥、兼癥、舌脈特征。
(3)既往史:主要包括個人史、過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根據題干中相關內容,抄錄即可。
(4)病因病機分析:根據現病史+既往史,運用中醫理論分析證型,注意將癥狀和體征歸類描述,寫出病因、病位(所侵犯的臟腑)及臟腑出現的問題。
4.中醫病證鑒別:先描述兩個疾病的相同點,但本部分重點在于抓住兩個疾病的不問點,主要分為癥狀鑒別要點、病因病機鑒別要點,前者多為主癥相近,但伴隨癥狀容在差異,后者多為癥狀表現類似,但病因和發病機理存在差異。實在不會的情況下僅僅羅列兩種疾病的癥狀也能得分。
5.中醫治選:根據疾病和證型診斷,設立中醫治法,-般為2個四字的專業中醫治法詞匯。
6.方劑名稱:根據考點內容熟記正確的方劑名稱,原方名后添加“加減”二字。
7.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
(1)組成原方主體用藥要求基本書寫,根據題目具體情況進行相關藥物的加減,不能過現與證至明顯不合的藥物。
(2)劑量-般書寫范床常用劑量,常用藥物以10-15g為基本劑量,并有明確毒副作用的藥物需要在規定劑量以內。注意寫明特殊煎煮方法。
(3)煎服法基本都可使用“三劑,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的模板回答。
相關推薦:
關注“萬題庫執業醫師考試”微信,下載考前提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