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2013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答疑精選題匯總
1、【針灸學】既至目外眥,又至目內眥的經脈是()
A.手少陽三焦經
B.足少陽膽經
C.手太陽小腸經
D.手陽明大腸經
E.足太陽膀胱經
學員提問:為什么是手太陽小腸經?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C.
手太陽小腸經起于少澤穴、止于聽宮穴,左右各19穴。本經循行路線:手太陽小腸經起于手小指尺側端,沿手背尺側上行至腕部,出尺骨莖突直上,沿小臂尺側外緣上行過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間,沿上臂尺側外緣出肩關節,繞行肩胛,交會于督脈大椎穴,再向下入缺盆,絡于心,再沿食管過膈肌至胃、屬于小腸。由缺盆分出支脈1沿頸部上至面頰,至目外眥轉入耳中(聽宮穴)。由頰部分出支脈2上行目眶下,抵于鼻下,至目內眥(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而后斜行絡于顴部。根據手太陽小腸經的經脈循行,可知其既至目外眥,又至目內眥。
因此本題答案選C.
2、【中醫基礎理論】邪熱內伏,反見四肢厥冷的病機特點是()
A.陽盛則陰病
B.陰盛則寒
C.陽虛則寒
D.陰損及陽
E.陽盛格陰
學員提問:為什么是陽盛格陰呢?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E.
陽盛格陰又稱格陰。指熱極似寒的一種反常表現。病的本質屬熱,因邪熱內盛,深藏于里,陽氣被遏,郁閉于內,不能外透,格陰于外。表現為四肢厥冷,脈象沉伏或服寒藥不納等假寒癥狀。但病人具有心胸煩熱,腹部捫之灼熱,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惡寒反惡熱)等反映熱盛本質的癥候。其實質為真熱假寒。《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陽氣太盛,陰氣不得相榮也。不相榮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則格陰于外故曰陽盛格陰也”。
故本題答案選E.
3、【中醫診斷學】陰證的舌象為()
A.舌質蒼老
B.舌質胖嫩
C.舌質紅絳
D.舌有芒刺
E.舌上生癰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B.
本題旨在考查陰證應包含的內容。舌質蒼老,舌質紅絳,舌有芒刺,舌上生癰等舌象表現都為實證或熱證舌象特點,為陽證特征,故不選ACDE.而舌質胖嫩為虛證或寒證特征,虛證或寒證均屬于陰證。
故本題答案選B.
4、【中藥學】功效斂陰和營止汗的藥物是()
A.龍骨
B.白術
C.酸棗仁
D.白芍
E.麻黃根
學員提問:為什么不選C?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D.
酸棗仁,味酸,酸能收斂,故有斂陰生津止渴之功,還可用治傷津口渴咽干者,可與生地、麥冬、天花粉等養陰生津藥同用。但是并無和營的作用。
故本題答案選D.
5、【中醫內科學】下列哪項不是中風中經絡的主癥()
A.卒然昏仆
B.半身不遂
C.口眼㖞斜
D.語言不利
E.手足拘攣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A?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A.
中風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大類型。兩者根本區別在于中經絡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中臟腑則出現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神識恍惚或迷蒙為主癥,并常遺留后遺癥,中經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較輕;中臟腑者,病位較深,病情較重。
因此本題答案選A.
6、【中醫兒科學】百日咳咳嗽的特點為()
A.咳聲清揚,伴流清涕
B.嗆咳連聲,并有回聲
C.咳聲重濁,痰稠色黃
D.咳聲嘶啞,如犬吠樣
E.干咳無痰,口鼻干燥
學員提問:為什么不選D?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B.
咳聲嘶啞如犬吠狀者,常見于白喉、急喉風。因此不選D.
本題答案選B.
7、【針灸學】某女,40歲,大便不通l周,伴腹中脹痛,胸脅痞滿,苔薄膩,脈弦,治療應選取的經脈是()
A.足陽明、足少陽經穴
B.手陽明、足少陽經穴
C.足陽明、手少陽經穴
D.手陽明、足陽明經穴
E.足陽明、足太陰經穴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C.
這道題考察的是便秘的取穴原則,治法:調理腸胃,行滯通便。以足陽明、手少陽經穴為主。三焦之氣通暢則腑氣通調。脾主運化,運化水谷,運化水濕。調理脾胃可以輔助大便通暢,行滯通便。所以,選取的是足陽明胃經和手少陽三焦經。
本題答案選C.
8、【中醫基礎理論】下列表述中屬于證的是()
A.水痘
B.麻疹
C.風寒感冒
D.頭痛
E.惡寒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C?水痘屬于什么?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C.
感冒是病,風寒感冒是感冒的辯證分型,屬于證。水痘是病。證,也叫證候,是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辨證,就是將四診所收集的癥狀和體征等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的過程。
故本題答案選C.
9、【中醫診斷學】疼痛不劇,尚可忍耐,綿綿不休,此為()
A.酸痛
B.隱痛
C.空痛
D.竄痛
E.脹痛
學員提問:為什么選B?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B.
隱痛:痛而隱隱,綿綿不休,稱隱痛。其特點是痛勢較輕,可以耐受,隱隱而痛,持續時間較長。多因氣血不足,或陽氣虛弱,導致經脈氣血運行滯澀所致。
故本題答案選B.
10、【中藥學】枳殼的作用是()
A.行氣寬中除脹為主
B.行氣消痰除痞為主
C.燥濕化痰和胃為主
D.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E.行氣止痛散結為主
學員提問:枳殼與枳實區別在哪?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A.
枳實功效主治:
1.破氣消積——用于食積氣滯,脘腹痞滿證。
本品苦辛微寒,行滯降泄力強,善能破氣除痞、消積導滯。凡積滯內停,氣機受阻而見胸腹痞滿脹痛、便秘或瀉痢后重等證,不論氣血痰食皆可配伍應用。
2.化痰除痞——用于痰濁阻滯,胸脘痞滿證。
本品善行氣化痰以通痞塞,用于痰濁阻滯,胸脘痞滿證。
枳殼為未成熟果實。與枳實相似,唯作用較緩。長于理氣寬胸,消脹除痞。用于胸腹氣滯,痞滿脹痛等證。枳實力強,多用于破積導滯,通利大便。
故本題答案選A.
編輯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