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
一、A1型題
1、下列哪一項不是少陽證的表現
A、寒熱往來
B、心煩欲嘔
C、大便燥結
D、胸脅苦滿
E、口苦目眩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少陽病證臨床表現: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欲嘔,脈弦。
辨證要點:本證是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為辨證要點。選項C大便燥結多為陽明病實證的表現。
2、癥見口苦,咽干,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脈弦,此為
A、太陽經證
B、太陽腑證
C、少陽病證
D、陽明經證
E、陽明腑證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少陽病證臨床表現: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欲嘔,脈弦。
辨證要點:本證是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為辨證要點。
3、下列選項中,不屬陽明病熱證主要表現的是
A、大熱
B、便秘
C、大汗
D、大渴
E、脈洪大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陽明病熱證臨床表現:身大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大出,大渴引飲,心煩躁擾,面赤,氣粗,苔黃燥,脈洪大。辨證要點:本證以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為主要表現。
4、下列哪項不是太陽中風證的臨床表現
A、發熱
B、無汗
C、惡風
D、干嘔
E、脈浮緩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太陽中風證臨床表現: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緩,或見鼻鳴,干嘔。
辨證要點:本證以惡風、汗出、脈浮緩為主要表現。故最佳的選項是B。
5、癥見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無汗,脈浮緊,辨證為
A、太陽中風證
B、太陽蓄水證
C、太陽蓄血證
D、太陽傷寒證
E、少陽證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太陽傷寒證臨床表現: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身體疼痛,無汗,脈浮緊,或見氣喘。
辨證要點:本證以惡寒、無汗、頭身痛、脈浮緊為主要表現。
6、下列哪項不是太陰病證的臨床表現
A、腹脹滿
B、腹痛
C、脈沉緩
D、便秘
E、四肢欠溫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太陰病證的臨床表現:腹滿而吐,食不下,大便瀉泄,口不渴,時腹自痛,四肢欠溫,脈沉緩或弱。辨證要點為腹滿時痛、腹瀉等虛寒表現。
7、癥見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紅,脈細數,辯證為
A、少陰熱化證
B、少陽病證
C、陽明經證
D、心腎不交證
E、心血虛證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少陰熱化證臨床表現: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紅,脈細數。
辨證要點:本證以心煩不得眠,以及陰虛證候為辨證要點。故正確的選項是A。
8、下列哪項不是少陰寒化證的臨床表現
A、自利口渴
B、四肢厥冷
C、小便色黃
D、但欲寐
E、欲吐不吐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四逆湯證為典型的少陰寒化證,系因腎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致,證見脈微細,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欲吐不吐。C選項的描述是錯誤的。
9、病邪自外侵入,逐漸向里發展,由某一經病證轉變為另一經病證,稱為
A、傳經
B、循經傳
C、越經傳
D、表里傳
E、并病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邪自外侵入,逐漸向里發展,由某一經病證轉變為另一經病證,稱為“傳經”。其中若按傷寒六經的順序相傳者,即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厥陰病證,稱為“循經傳”;若是隔一經或兩經以上相傳者,稱為“越經傳”;若相互表里的兩經相傳者,稱為“表里傳",如太陽病傳少陰病等。
10、厥陰病寒證的治法是
A、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B、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C、溫經散寒,健脾和中
D、溫經散寒,溫通經脈
E、溫經散寒,養血止痛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厥陰病寒證的治法: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代表方劑是當歸四逆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