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第二試經典錯題及答案匯總
【針灸學】
經脈循行中,不與目內眥或目外眥發生聯系的是
A.手少陽三焦經
B.手太陽小腸經
C.手陽明大腸經
D.足太陽膀胱經
E.足少陽膽經
答案:C.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過程中未與目內眥或目外眥發生聯系。手陽明大腸經經脈循行如下:
手陽明大腸經,起于食指之尖端(橈側),沿食指橈側,經過第1、2掌骨之間,上行至腕后兩筋之間,沿前臂外側前緣,至肘部外側,再沿上臂外側前緣上行到肩部,經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與諸陽經交會于大椎穴,再向前行進入缺盆,絡于肺,下行穿過橫膈,屬于大腸。其支脈,從缺盆部上行至頸部,經面頰進入下齒之中,又返回經口角到上口唇,交會于人中(水溝穴),左脈右行,右脈左行,止于對側鼻孔旁。
【中醫診斷學】
以下哪項屬于燥淫證候的表現
A.渴不多飲
B.汗出熱不解
C.渴不欲飲
D.苔白脈緊
E.小便短黃
答案:E.
燥淫證臨床表現為皮膚干燥甚至皸裂、脫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飲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見干咳少痰,痰黏難咯,小便短黃,脈象偏浮等。
【中醫外科學】
乳癰潰后乳汁自瘡口流出,久不愈合,則形成
A.乳衄
B.乳癆
C.乳溢
D.乳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乳癰潰后的臨床表現:膿腫成熟,可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膿出通暢,則腫消痛減,寒熱漸退,瘡口逐漸愈合。若潰后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絡形成傳囊乳癰。亦有潰后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中醫兒科學】
小兒“純陽”之體的含義是
A.純陽無陰
B.陽常有余
C.陰虧陽亢
D.發育迅速
E.肝常有余
答案:D.
“純陽”學說:“純”指小兒初生,未經太多的外界因素影響,胎元之氣尚未耗散;“陽”指以陽為用,即生機。“純陽”學說高度概括了小兒在生長發育、陽充陰長的過程中,表現為生機旺盛,發育迅速,猶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生理現象。
【中醫內科學】
下列情況對痞滿和胸痹的鑒別診斷最具有價值者為
A.病位
B.病程
C.起病
D.誘因
E.轉歸
答案:A.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內外疼痛之證,以胸悶、胸痛、短氣為主癥,偶兼脘腹不舒。而胃痞則以脘腹滿悶不舒為主癥,多兼飲食納運無力之癥,偶有胸膈不適,并無胸痛等表現。
胸痹病在胸中,痞滿病在脘腹。
【傳染病學】
傷寒的典型臨床表現是
A.長期稽留高熱,肝脾腫大,外周血白細胞不高,肥達反應陽性
B.長期低熱,肝脾腫大,周圍血象不高,肥達反應陽性
C.長期弛張熱,肝脾不大,外周血自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肥達反應陽性
D.長期間歇高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消化道出血,肥達反應陽性
E.長期間歇寒戰、高熱,肝脾腫大,外周血白細胞正常,貧血,肥達反應陽性
答案:A.
傷寒極期:病程第2——3周,持續性高熱達39℃——40℃,多為稽留熱型。大多數患者于起病1周左右可有脾大,質軟或有輕壓痛。部分患者肝臟亦大,重者可出現黃疸、肝功能異常,提示有中毒性肝炎存在。傷寒白細胞計數減少或正常。肥達反應對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現陽性,第3——4周陽性率可達90%,其效價隨病程的演變而遞增,第4——5周達高峰,至恢復期應有4倍以上升高。
【中醫基礎理論】
“一運一納,化生精氣”指的是
A.脾與胃的關系
B.肺與大腸的關系
C.肝與膽的關系
D.腎與膀胱的關系
E.肺與腎的關系
答案:A.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受納與運化相輔相成。二者一納一運,緊密配合,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景岳全書》說:“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運一納,化生精氣。”
【中醫兒科學】
下列屬于病理性黃疸的是
A.生后24h以內出現黃疸
B.生后第2——3日出現黃疸,第4——6日達高峰
C.足月兒在生后2周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3——4周消退
D.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早產兒≤257μmol/L
E.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除偶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不伴有其他臨床癥狀
答案:A.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出生后24小時以內)、發展快(血清總膽紅素每日上升幅度>85.5μmol/L或每小時上升幅度>8.5μmol/L)、程度重(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μmol/L,早產兒>257μmol/L)、消退遲(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或黃疸退而復現。伴隨各種臨床癥狀。
【方劑學】
腎氣丸原方用量最小的藥物是
A.桂枝
B.山藥
C.茯苓
D.干地黃
E.山萸肉
答案:A.
金匱腎氣丸五次出現于《金匱要略》,其組成是:干地黃8兩,山藥、山茱萸各4兩,澤瀉、牡丹皮、茯苓各3兩,桂枝、附子(炮)各1兩。主治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不得溺或小便反多,短氣(痰飲所致),消渴,煩熱不得臥,臍下急痛(不得溺所致)以及腳氣上入,少腹不仁等。以熟地黃易干地黃,而藥物份量仍承宗仲景。干地黃苦、甘、寒,在方中處君藥地位,在決定方劑的寒熱屬性方面起了主要作用。方中重用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中醫外科學】
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是
A.癰
B.疔
C.癤
D.有頭疽
E.無頭疽
答案:C.
癤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淺,色紅、灼熱、疼痛,易膿、易潰、易斂。臨床分暑癤(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
相關推薦:
關注“萬題庫執業醫師考試”微信,下載考前提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