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小兒生長發育
考情分析
|
中醫執業 |
A1 |
A2 |
B1 |
中醫執業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點 |
年齡分期 |
0 |
0 |
0 |
年齡分期 |
0 |
0 |
0 |
生理常數 |
7 |
3 |
2 |
生理常數 |
7 |
3 |
2 |
小兒的生理常數為主要考點。2005年以前考點主要集中在小兒體重、身長的計算,小兒動作、語言在不同階段的正常發育情況,2005年出現了“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和“脈搏血壓與年齡增長的關系”的有關題目。2006年執業醫師考試從營養不良角度考查小兒的正常體重。
知識要點
年齡分期
1.胎兒期 受孕至分娩,共40周。
2.新生兒期 出生至生后滿28 d。
3.嬰兒期 生后滿28 d至1周歲。
4.幼兒期1~3周歲。
5.幼童期(學齡前期)3~7周歲。
6.兒童期(學齡期)7~12周歲。
生理常數
1.體重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1)體重正常值(表9-1)。
(2)臨床意義:①反映小兒體格生長狀況和衡量小兒營養情況:體重增長過快常見于肥胖癥;體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為營養不良(執業2006)。②是臨床用藥量的主要依據。
表9-1 小兒體重正常值及推算方法
|
出生時 |
<6個月 |
7~12個月 |
一歲以上 |
正常值 |
3 kg |
平均每月增長0. 7 kg |
平均每月增長0. 5 kg |
平均每年增長2 kg |
推算公式(單位:kg) |
3 kg |
3+0. 7 ×月齡 |
7+0. 5 ×(月齡-6) |
8+2×年齡(執業2000/2005,助理2000/2005) |
2.身長測定方法及正常值 見表9-2
表9-2 小兒身長正常值及推算方法
|
出生時 |
第一年 |
第二年 |
2~12周歲 |
正常值 |
50 cm |
約75 cm |
約85 cm |
平均每年增長7 cm |
推算公式(單位:kg) |
50 cm |
約增長25 cm |
約增長10 cm |
70+7×年齡(執業2000/2005,助理2000/2005) |
3.自門閉合時間及病理意義
(1)閉合時間:①前囟:出生后12~18個月;②后囟:出生后2~4個月,部分出生時就已閉合。
(2)病理意義:①早閉且頭圍小于正常:小頭畸形;②遲閉及頭圍大于正常:解顱(腦積水)、佝僂病等;③囟門凹陷:多見于陰傷液竭之失水;④囟門凸出:多見于熱熾氣營之腦炎、腦膜炎等。
4.乳牙萌出時間、恒牙萌出時間及數目正常值 見表9-3。
表9-3 乳牙、恒牙萌出時間、數目及順序
|
開始萌出時間 |
出齊時間 |
數目 |
出牙順序 |
乳牙 |
出生后4~10個月 |
2~2.5歲(執業 2005,助理2005) |
20顆2歲內:乳牙數=月齡—4(或6) |
先下頜后上頜,自前向后 |
恒牙 |
7~8歲 |
7~8歲(20~30歲出最后一顆恒牙即第二磨牙) |
32顆 |
按乳牙脫落順序替換 |
5.呼吸、脈搏、血壓與年齡增長的關系
年齡↑→呼吸↓脈搏↓血壓↑(執業2005,助理2005)
6.動作發育、語言發育要點
(1)正常動作發育:1個月睡醒后常做伸欠動作;2個月扶坐或側臥時勉強抬頭;4個月可用手撐起上半身;5個月眼與手的動作協調(執業2002/2004,助理2002/2004);6個月會翻身;7個月獨坐;8~9個月會爬走;10個月扶走,拇、食指拾東西;12~18個月可獨走(執業2006)。
(2)正常語言發育:新生兒會哭叫;2個月發出和諧喉音;3個月發出咿呀之聲;4個月發出笑聲;7~8個月發出復音(執業2002,助理2002/2004);1歲可說出簡單生活用語;1. 5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2歲后能簡單交談;5歲后用完整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學活用
有關小兒體重、身長的考題不會單純考查公式,而是運用到實際例子中,比如一個3周歲的小兒的體重=8+2× 3=14(kg),身長= 70+7×3=91(cm);而把一個小兒的身長、體重、囟門、萌牙等綜合情況列出,再判斷其發育正常與 否,更是常用考查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