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單元 泌尿男性疾病
考情分析
|
中醫執業 |
A1 |
A2 |
B1 |
中醫執業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點 |
概論 |
0 |
0 |
0 |
概論 |
0 |
0 |
0 |
子癰 |
0 |
1 |
0 |
子癰 |
0 |
1 |
0 | |
子痰 |
3 |
0 |
0 |
—— |
|
|
| |
陰莖痰核 |
0 |
0 |
0 |
—— |
|
|
| |
尿石癥 |
0 |
0 |
0 |
尿石癥 |
0 |
0 |
0 | |
男性不育癥 |
0 |
0 |
0 |
男性不育癥 |
0 |
0 |
0 | |
慢性前列腺炎 |
1 |
5 |
1 |
慢性前列腺炎 |
0 |
5 |
0 | |
前列腺增生癥 |
1 |
3 |
2 |
前列腺增生癥 |
1 |
3 |
2 | |
血精(精囊炎) |
0 |
0 |
0 |
—— |
|
|
|
本單元2006年新增“陰莖痰核”、“尿石癥”、“男性不育癥”、“血精(精囊炎)”等節,但尚未有考題出現。歷年考題主要集中在“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癥”兩節,執業和助理大致相同。
知識要點
概論
1.概念 指發生于男性外生殖器及部分附屬性腺的疾病。
2.前陰經絡歸屬 玉莖(陰莖)屬肝;馬口(尿道)屬小腸;腎囊(陰囊)屬肝;腎子(睪丸)屬腎;子系(精索)屬肝。
3.辨證論治
(1)濕熱下注:清利濕熱,八正散、導赤散、萆薢分清飲、龍膽瀉肝湯等。
(2)氣血瘀滯:行氣活血,橘核丸、枸橘湯、代抵擋丸、活血散瘀湯。
(3)濁痰凝結:化痰散結,陽和湯、橘核丸、化堅二陳丸、消核丸、蒼術導痰湯。
(4)腎陰不足:滋補腎陰,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
(5)腎陽虛衰:溫補腎陽,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濟生腎氣丸。
子癰
1.概念 指發生于睪丸及附睪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2.病因病機①濕熱下注。②氣滯痰凝。
3.診斷 ①局部癥狀:一側睪丸腫大疼痛,重者子系腫硬疼痛及腎囊皮膚紅腫,甚至皮薄光亮,直致破潰穿透腎囊,膿出毒泄,腫消痛減,瘡口愈合。②全身癥狀:化膿時局部紅腫熱痛明顯,可伴全身發熱、頭暈、乏力、舌質紅、苔膩、脈滑數。③后遺癥狀:睪丸腫大消失后,可遺留附睪硬結,不痛或輕微疼痛,還可導致鞘膜積液,引發患側水疝。
4.內治
(1)濕熱下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枸橘湯(執業2001,助理2001)、龍膽瀉肝湯。
(2)氣滯痰凝: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橘核丸加減。
5.外治
(1)急性子癰:
(2)慢性子癰:蔥歸溻腫湯坐浴或沖和膏外敷。
子痰
1.概述 發生于腎盂部位,屬瘡癆性疾病,腎子部位慢性腫塊,發展緩慢,化膿破潰,流膿稀薄如痰,久不愈合。
2.病因病機 肝腎虧損,脈絡空虛,濁痰乘虛下注,結于腎子;濁痰郁而化熱,腐肉為膿;破潰膿汁暢流,久不收口,耗傷陰津,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3.臨床表現 多發于中青年人,以20~40歲者居多。初起自覺陰囊墜脹,附睪尾部有不規則的局限性硬結,質硬,觸痛不明顯,結節常與陰囊皮膚粘連,日久可形成膿腫。破潰后膿液清稀,夾敗絮狀物,形或瘺管,經久不愈合。輸精管增粗變硬,呈串珠樣改變。
4.內治
(1)濁痰凝結:溫經通絡、化痰散結,陽和湯(執業2005,助理2005),配服小金丹。
(2)陰虛內熱:養陰清熱,除濕化痰,佐以透膿解毒,滋陰除濕湯合透膿散。
(3)氣血兩虧:益氣養血,化痰消腫,十全大補湯加減,兼服小金丹。
5.外治
(1)未成膿:沖和膏外敷。
(2)成膿:切開引流。
(3)竇道形成:藥線或藥條外用。
陰莖痰核
1.臨床特征 多見于中年人。陰莖背側可觸及硬結或條索狀斑塊,無壓痛,大小不一,或單發或數個不等,發展緩慢,不破潰。陰莖勃起時有疼痛或彎曲變形,嚴重者可影響性交,甚至引起陽痿。
2.內治 多為痰濁凝結證,宜溫陽通脈,化痰散結。陽和湯合化堅二陳丸加減。
3.外治 陽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尿石癥
1.病因病機 多由腎虛和下焦濕熱引起,病位在腎、膀胱和溺竅,腎虛為本,濕熱為標。
2. 臨床表現 見表7-49。
表7-49 尿石癥的臨床表現
|
臨床癥狀 |
上尿路結石 |
突然發作的腎或輸尿管絞痛和血尿 |
膀胱結石 |
排尿中斷,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陰莖頭和遠端尿道 |
尿道結石 |
排尿困難、排尿費力,呈點滴狀,或出現尿流中斷及急性尿潴留 |
3.治療原則 結石橫徑<1 cm且表面光滑、無腎功能損害者,可采用中藥排石;對于較大結石可先行體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藥治療。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則配合補腎活血、行氣導滯之劑。
4.內治
(1)濕熱蘊結: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湯加減。
(2)氣血瘀滯:理氣活血,通淋排石。金鈴子散合石韋散加減。
(3)腎氣不足:補腎益氣,通淋排石。濟生腎氣丸加減。
5.外科療法 根據病情選擇使用體外震波碎石或手術治療。
男性不育癥
1.病因病機 不育癥與腎、心、肝、脾等臟有關,而其中與腎臟關系最為密切。
2.了解病史 詳細了解病人的職業、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婚姻史、性生活情況,過去精液檢查結果及配偶健康狀況等。還應了解有無與放射線、有毒物品接觸史及高溫作業史,有無腮腺炎并發睪丸炎病史,有無其他慢性病及長期服藥情況,是否經常食用棉籽油,有無酗酒、嗜煙習慣等。
3.體格檢查 重點是全身情況和外生殖器。
4.內治
(1)腎陽虛衰證:溫補腎陽,益腎填精。金匱腎氣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睪丸湯加減。
(2)腎陰不足證:滋補腎陰,益精養血。左歸丸合五子衍宗丸加減。若陰虛火旺者,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3)肝郁氣滯證:疏肝解郁,溫腎益精。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減。
(4)濕熱下注證:清熱利濕。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5)氣血兩虛證:補益氣血。十全大補湯加減。
慢性前列腺炎
1.病因病機 腎陰不足者相火易熾,腎陽不足者腎氣易傷,加之飲食不節,或起居失常,或房事不節、不潔,濕熱之邪易于乘虛侵入精室,困阻膀胱,阻滯氣機。
2.內治
(1)濕熱蘊結:清熱利濕。八正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2)氣滯血瘀: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前列腺湯加減。
(3)陰虛火旺: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加減(執業2005,助理2005)。
(4)腎陽虛損(執業2001/2003,助理2001/2003):補腎助陽(執業2005,助理2005)。濟生腎氣丸(執業2006,助理2006)加減。
前列腺增生癥
1.臨床表現 初起夜尿次數增加(執業2005,助理2005),逐漸出現排尿困難,排尿慢,尿線變細,射程短,尿等待,尿滴瀝,排尿不盡感,甚至尿閉、中氣下陷等全身臨床表現。亦可見結石、血尿等。直腸指檢可發現前列腺明顯增大,中央變淺或消失,表面光滑,質地硬韌。
2.內治
(1)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消窿通閉。八正散加減。
(2)脾腎氣虛:補脾益氣,溫腎利尿。補中益氣湯加味(執業2000,助理2000)。
(3)氣滯血瘀:行氣活血,通竅利尿。沉香散加減。
(4)腎陰虧虛:滋補腎陰,通竅利尿。知柏地黃丸加味。
(5)腎陽不足:溫補腎陽,通竅利尿(執業2002/2004,助理2002/2004)。濟生腎氣丸加減。(執業2001/2003,助理2001/2003)。
3.前列腺增生病人突發尿閉,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食鹽500 g,炒熱,布包,熱熨小腹部。②皂角粉少許,吹鼻取嚏。③針刺中極、歸來、三陰交、膀胱俞及灸氣海、關元、水道等穴。④導尿。
血精(精囊炎)
1.病因病機 熱入精室,損傷血絡;或瘀血內停,阻滯血絡,血不循經;或脾腎氣虛,血失統攝,血溢脈外;或腎陰不足,相火亢旺,迫血妄行,均可引起血精。
2.辨證論治
(1)濕熱蘊結:清利濕熱,涼血止血。龍膽瀉肝湯加減。
(2)瘀血阻滯:行氣化瘀,活血止血。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減。
(3)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4)脾腎兩虛:補腎健脾,益氣攝血。補中益氣丸合右歸丸加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