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內風
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組成】羚角片(先煎)一錢半 雙鉤藤(后入)三錢 霜桑葉二錢 滁菊花三錢 鮮生地五錢 生白芍三錢 生甘草八分 淡竹茹五錢 京川貝四錢 茯神木三錢
【方歌】俞氏羚角鉤藤湯,桑葉菊花鮮地黃
芍草茯神川貝茹,涼肝增液定風方
【趣味記憶】領狗上草地,主婦少背菊
【功用】涼肝息風,增液舒筋。
【主治】肝熱生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之證乃溫病熱邪熾盛,傳入厥陰,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所致。
君——羚羊角清熱解痙;鉤藤平肝息風
臣——桑葉、菊花既能清熱平肝,又兼疏散風熱
佐——生地黃涼血養陰,滋養筋脈;白芍養陰補血,助生地黃生津養筋舒筋;痰阻經脈,以貝母、竹茹清熱化痰通經;熱擾心神,以茯神益氣安神。
佐使——甘草益氣,助白芍緩急柔筋,并調和藥性
全方配伍特點: 咸寒而甘與辛涼合方, 清息之中寓辛疏酸甘之意,共成“ 涼肝息風” 之法。
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懷牛膝一兩 生赭石一兩 生龍骨五錢 生牡蠣五錢 生龜板五錢 生杭芍五錢 玄參五錢 天冬五錢 川楝子二錢 生麥芽二錢 茵陳二錢 甘草一錢半
【方歌】鎮肝熄風芍天冬,玄牡茵陳赭膝龍
龜板麥芽甘草楝,肝風內動有奇功
【趣味記憶】天涯少草龍牡戀,牛鬼折姻緣
【功用】鎮肝息風,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喎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元,脈弦長有力。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之證乃肝腎陰虛,肝陽化風,肝風內動所致。
君——懷牛膝引血下行,補益肝腎。
臣——代赭石,鎮肝降逆;龜板、龍骨、牡蠣滋陰潛陽,使陽能入陰;白芍補血斂陰,瀉肝柔筋。
佐——玄參、天冬下入腎經,滋陰清熱,可助白芍、龜甲以滋水涵木,滋陰柔肝;茵陳利濕,降泄肝氣上逆;生麥芽、川楝子清瀉肝熱,疏利肝氣,兼防滋陰潛陽藥傷胃氣,并能助消化。
使——甘草調和諸藥,兼防石類藥、介類藥妨礙胃氣。
全方配伍特點:鎮降下行,重在治標,滋潛清疏,以適肝性。
天麻鉤藤飲(《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方歌】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桑寄生
梔子黃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寧
【趣味記憶】天麻鉤藤教絕技,諸神擒牛眾致意
【功用】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多夢,或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