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醫療活動中,同情、關心、體貼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自主決定權,尊重患者的隱私,尊重患者家屬。
16.患者權利是指患者在患病就醫期間所擁有的權利和應該享受的利益,也稱患者權益。患者權利包括:平等享有醫療的權利,獲得自己所患疾病真實情況、共同參與診斷和醫療方案的制訂和實施等知情同意的權利,監督醫療過程的權利,對個人隱私保密的權利,拒絕治療、拒絕參加臨床試驗的權利。
17.醫務人員權利是維護、保證患者普遍、平等的醫療權利的實現,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以履行義務為前提的。在有利于患者疾病診治的前提下,醫務人員的權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特殊情況下,醫師還享有干涉權。
18.醫患關系的模式: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
19.與患者溝通的原則:尊重原則、自律原則、科學原則。
20.尊重原則:尊重患者是與患者溝通的前提,同情是尊重的基礎,理解是尊重的前提。
21.臨床診療的道德原則:最優化原則、知情同意原則、保密原則、生命價值原則。
22.最優化原則:在臨床診療中,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效益的決策原則,也叫最佳方案原則。其內容為:療效最佳,安全無害,痛苦最小,耗費最少。最優化原則是最普通、最基本的治療原則。
23.生命價值原則:尊重人的生命,注重人的生命質量。生命價值原則是醫療行為選擇的重要倫理依據。
24.人體試驗的道德原則:知情同意原則、維護病人利益原則、醫學目的原則、倫理審查與科學審查統一原則。
25.知情同意原則:受試者本人或家屬知曉研究的目的、過程、可能承擔的風險后同意參加試驗是人體試驗的必要前提。
26.維護病人利益原則:人體試驗必須以維護病人利益為前提,不能只顧及醫學研究而犧牲病人的根本利益。受試者利益第一,醫學利益第二。
27.療效標準:指醫療行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緩解、痊愈和保障生命的安全。這是評價和衡量醫務人員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及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28.醫學道德評價的標準:療效標準、社會標準、科學標準。
29.醫學道德評價的方式: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傳統習俗。
30.內心信念是醫德品質構成的基本要素,也是醫德評價的重要方式。社會輿論是醫德評價中最普遍、最具有影響力的方式。醫德傳統是傳統習俗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著醫學職業特點的價值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