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理筆記
筆記本除了要用來做好上課的記錄外,還應當在平時不斷地“加工”,把筆記本變成在復習時真正有用的寶貴資料。
怎樣整理筆記呢?
打開筆記本,先把筆記分成兩部分
(1)正頁部分mda.com
筆記本右邊的一頁,主要用來記課堂筆記。在正頁的右上角,用彩色筆寫上這頁筆記的題目,以利復習時查找。例如,在物理筆記的右上角寫上“電流強度”、“電壓”等等。
在正頁的右側,可用鉛筆畫一堅道,豎道右側部分專門用來記上課的隨筆。例如,聽講時自己的體會、疑問、老師強調的重點問題、容易出錯的問題等。整理筆記時,先把上課沒有記下來的部分補上,再把記得不準確的地方更正過來,以保證筆記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然后把筆記上記錄的疑點弄明白,如果需要,把有關內容補進筆記本內。
(2)副頁部分mda.com
筆記本左邊的一頁所記內容應當與正頁的內容相關。在預習時,把涉及新課的一些舊概念、舊知識,從有關書上摘錄下來寫進副頁,作為上課用的預備知識。
副頁可以用來記以下的內容
①預習時發現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經忘記的舊概念、定理和公式等;
②預習時發現的問題或體會;
③聽講和看書時自己悟出來的重要體會;
④容易出現的錯誤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⑤從參考書上摘錄下來的針對性強的精彩內容;
⑥補充書上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等。mda.com
如果平時下工夫把筆記整理好,一旦到了階段復習時,一看筆記本心中就有數了。因為筆記線索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精練,并記錄著有關的舊知識和容易出錯的問題等等,這樣在復習時就大大節省了查書、找資料、重新思考、臨時歸納和重新記憶的時間。尤其在考試前復習時,只要看看筆記,看看自己平時勞動換來的成果,就可以迅速地把有關的學習內容回憶起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整理好了筆記,就像準備好了組建知識大廈的“預制件”,有了這“預制件”,在階段或專題復習時,就可以大大加快組建“知識大廈”的進程,或者說,可以大大加快知識系統化的進程。
筆記是為自己學習服務的,因此,筆記本必須具備個人的特點,應當根據自己對每個問題的掌握程度來決定筆記的詳略。平時,要在整理筆記上花時間,但也不能占時過多,要根據實際可能提供的時間來決定整理筆記的深度和廣度。在筆記本上可以使用一些符號,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以便節省時間。
有的學生天天記筆記,可是在平時學習和考前復習時卻從不顧及,甚至看到自己的筆記本心中就煩(因為亂或不完整),認為不如看書,那么,每天上課記的筆記,實際上是無效勞動,這種筆記自然不會有什么作用。
不少學生體會到,有了要整理出一份好筆記的愿望,學習時必然會更加專心致志,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長久堅持下去,還真可以學到一點治學的本事呢!
(四)看參考書
現在,學習參考書很多,應當怎么使用這些參考書呢?
首先,要選好參考書。每門課程有一本主要參考書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作為一般性參考。至于哪一本書作參考書最好,可以請教老師或高年級的學生。
其次,要在閱讀教科書并對所學知識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去看參考書。當然,有時教科書過于簡單,自學有一定的困難,這時,也可以先去看參考書,然后再去看教科書。
有一個優秀生在總結他的學習經驗時說:“我覺得應該以課本為中心,在把課本弄懂弄通的基礎上,再去看課外書,以便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這條經驗是可取的。
第三,要圍繞學習的中心內容去看參考書的相關部分。mda.com
有一個大學生回憶他在中學的學習時說:“晚上,我至少要找出五六本書來對照著看老師講的某項內容,此時看書可以說是一目十行,看到和老師講得一樣的,一掃而過。凡是看到從不同角度加以解釋的,我就仔細閱讀,爭取學會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對同一問題加以理解,這樣不僅加深了對原來概念的理解,而且又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更主要的是掌握了看書的方法,養成了看書的習慣。”由于他能正確地對待參考書,所以他的知識面廣,學得也很活。
拿到一本參考書,可以先大致翻一翻,了解一下基本內容。真正閱讀時,則應當以老師講授的內容,或自己發現的疑問為中心,先看主要參考書的有關部分,至于別的參考書的相應部分,一般大同小異,只要抓住每本書的長處,博采眾長就可以了,不必每本都精讀一遍。
當然,看完參考書之后,不要忘了把精彩的內容、精彩的題目摘進筆記本相應部分的副頁當中。如果參考書是自己的,而沒有時間摘錄,起碼也應當把有關內容的出處記在筆記本上,以便再用時能迅速查到。
看參考書的時間要靈活掌握。在作業不多,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在課后復習時進行,然后再做作業。這樣做的好處是,對做作業有用的知識會鉆研得更加透徹,做作業的難度也會大大下降,完成作業的速度將大大加快。
在一般情況下,由于作業的壓力,閱讀參考書只好在完成作業后進行,那就要根據所剩時間的多少,來決定看與不看,或者看多少參考書。
在學習獲得了主動權后,看參考書的時間也會逐漸增多,這會促使知識掌握向深度廣度發展,使學習逐漸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