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發文身(《觀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必看!2016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必看!2016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5)識別,認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二、常用虛詞
知識點總結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兼詞七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頻繁,而且它們的解釋也相當靈活。
常用虛詞例釋
1.但①副詞:表示對動作的限制,可譯為“只”“僅僅”等。例: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②連詞:用在復句的后一個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轉折。可譯為“但是”“不過”“只是”等。例: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2.而①代詞:相當于第二人稱,你、你們,你的、你們的。例: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②連詞:A.表示遞進,相當于“而且”“并且”。例: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B.表示轉折,相當于“卻”“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C.表示順承,相當于“然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D.表修飾,相當于“地”。例:默而識之。(《論語。述而》)E.表并列,相當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游記》)
3.耳語氣詞:A.表示肯定、判斷語氣,相當于助詞“也”,可譯為“了”“啊”。例: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含有“不過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驢》)
4.何①疑問代詞:A.代事物,可譯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為學》)B.代處所,可譯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C.代原因,可譯為“何故”“為什么”。例: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②副詞:表示反詰,可譯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5.乎①語氣詞: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嗎”“呢”。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贊美或感嘆,相當于“啊”“呀”。例: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C.表示測度或商量,相當于“吧”。例: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詞:用于形容詞或副詞后,助成音節,可譯為“……的樣子”,或不譯。例: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
③介詞:A.表示時間,可譯為“在”“從”。例: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記》)B.表示對象,可譯為“對”。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6.或①代詞: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時間等的一部分,可譯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②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情況的揣測、估計,可譯為“也許”“大概”“或許”。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B.表示時間,可譯為“偶爾”“有時”。例: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岳陽樓記》)
7.乃①代詞: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你的”“你們”“你們的”。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②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的相承,可譯為“就”“于是”等。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B.表示動作行為或某種情況的發生、出現出乎意料,可譯為“竟然”“卻”等。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8.其①代詞:A.人稱代詞,可譯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B.代具體的事物。例:屠自后斷其股。(《狼》)C.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那”等。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②副詞:表示推測、反問等語氣,可譯為“大概”“難道”,或者不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句中第一個“其”表反問,可譯為“難道”;第二個“其”表猜測語氣,可譯為“大概”。編者注)
9.且①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發生、出現是暫時的,可譯為“姑且”“暫時”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B.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出現,可譯為“將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連詞: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況且”“尚且”等。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相關推薦:
2022中考語文答案 | 2022中考數學答案 | 2022中考英語答案
·2022年中考如何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2022-4-22 13:21:48)
·2022年中考語文古詩詞匯總 (2022-4-20 21:47:15)
·2022年中考語文復習:思念送別古詩詞 (2022-4-20 21:45:32)
·2022年中考語文復習:愛國憂民古詩詞 (2022-4-20 21:43:48)
·2022年中考語文復習:感時傷事古詩詞 (2022-4-20 20:26:47)
2022年海南中考地理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歷史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政治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化學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物理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英語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數學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語文真題及答案已公布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龍江 | 內蒙古 | 更多 |
·執業醫師考試培訓 試聽 ·經濟師考試培訓 試聽
·執業藥師考試培訓 試聽 ·報關員考試培訓 試聽
·銀行從業考試培訓 試聽 ·會計證考試培訓 試聽
·證券從業考試培訓 試聽 ·華圖公務員培訓 試聽
·二級建造師考試培訓 試聽 ·公務員培訓 網校 試聽
·一級建造師考試培訓 試聽 ·結構師考試培訓 試聽
·注冊建筑師考試培訓 試聽 ·造價師考試培訓 試聽
·質量資格考試培訓 試聽 ·咨詢師考試培訓 試聽
·衛生職稱考試培訓 試聽 ·監理師考試培訓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