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模型分析
如果說波特價值鏈是分析企業內部活動的微觀分析工具,波特五種競爭力模型是分析企業所屬產業環境的中觀分析工具,那么,波特的鉆石模型就是分析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宏觀分析工具。
鉆石模型是由四個要素組成的。
它們分別是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的表現。這四個要素是構成“鉆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一、生產要素
波特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非技術工人、資金等,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現代通信、信息、交通等基礎設施,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機構等。波特認為,初級生產要素重要性越來越低,因為對它的需求在減少,而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全球的市場網絡來取得(當然初級生產因素對農業和以天然產品為主的產業還是非常重要的)。高級生產要素對獲得競爭優勢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級生產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資本上大量和持續地投資,而作為培養高級生產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計劃,本身就需要高級的人才。高等級生產要素很難從外部獲得,必須自己來投資創造。
從另一個角度,生產要素被分為一般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高級專業人才、專業研究機構、專用的軟、硬件設施等被歸入專業生產要素。越是精致的產業越需要專業生產要素,而擁有專業生產要素的企業也會產生更加精致的競爭優勢。
一個國家如果想通過生產要素建立起產業強大而又持久的優勢,就必須發展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這兩類生產要素的可獲得性與精致程度也決定了競爭優勢的質量。如果國家把競爭優勢建立在初級與一般生產要素的基礎上,它通常是不穩定的。
波特同時指出,在實際競爭中,豐富的資源或廉價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沒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另外,人工短缺、資源不足、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反而會形成一股刺激產業創新的壓力,促進企業競爭優勢的持久升級。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其實可以從不利的生產要素中形成。
一般認為,資源豐富和勞動力便宜的國家應該發展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但是這類產業對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不會有大的突破,同時僅僅依賴初級生產要素是無法獲得全球競爭力的。
二、需求條件
國內需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國內市場的客戶需求,這是國外競爭對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認為全球性的競爭并沒有減少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戶的本質非常重要,特別是內行而挑剔的客戶。假如本地客戶對產品、服務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國際上數一數二,就會激發出該國企業的競爭優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能滿足最難纏的顧客,其他客戶的要求就不在話下。如日本消費者在汽車消費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歐洲嚴格的環保要求也使許多歐洲公司的汽車環保性能、節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國人大大咧咧的消費作風慣壞了汽車工業,致使美國汽車工業在石油危機的打擊面前久久緩不過神來。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預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顧客需求領先于其他國家,這也可以成為本地企業的一種優勢,因為先進的產品需要前衛的需求來支持。德國高速公路沒有限速,當地汽車工業就非常賣力地滿足駕駛人對高速的狂熱追求,而超過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時速在其他國家毫無實際意義。有時國家政策會影響預期性需求,如汽車的環保和安全法規、節能法規、稅費政策等。
三、相關與支持性產業
對形成國家競爭優勢而言,相關和支持性產業與優勢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們注意“產業集群”這種現象,就是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的。以德國印刷機行業為例,德國印刷機雄霸全球,離不開德國造紙業、油墨業、制版業、機械制造業的強勢。美國、德國、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優勢也離不開鋼鐵、機械、化工、零部件等行業的支持。有的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往往采用集中資源配置,優先發展某一產業的政策,孤軍深入的結果就是犧牲了其他行業,鐘愛的產業也無法一枝獨秀。
本國供應商是產業創新和升級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這也是它最大的優點所在,因為產業要形成競爭優勢,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應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另外,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通常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產業不在國際上競爭,但只要上游供應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對整個產業的影響仍然是正面的。
四、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
波特指出,推進企業走向國際化競爭的動力很重要。這種動力可能來自國際需求的拉力,也可能來自本地競爭者的壓力或市場的推力。創造與持續產業競爭優勢的最大關聯因素是國內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波特認為,這一點與許多傳統的觀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認為,國內競爭太激烈,資源會過度消耗,妨礙規模經濟的建立;最佳的國內市場狀態是有兩到三家企業獨大,用規模經濟和外商抗衡,并促進內部運作的效率化;還有的觀念認為,國際型產業并不需要國內市場的對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10個國家中,強有力的國內競爭對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在國際競爭中,成功的產業必然先經過國內市場的搏斗,迫使其進行改進和創新,海外市場則是競爭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護和補貼下,放眼國內沒有競爭對手的“超級明星企業”通常并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加注會班主任微信 | "wtk120"(一對一學習指導) |
---|
【免費下載注冊會計師題庫,真題+預測題免費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