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可轉換公司債券★
1.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
分拆:
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
計量:
●負債成份的計量——在進行分拆時,應當對負債成份的未來現金流量(根據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進行折現確定負債成份的初始確認金額。折現率的選擇:不附轉換權的債券利率。
●權益成份的計量——按發行價格總額扣除負債成份初始確認金額后的金額確定權益成份的初始確認金額。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在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之間按照各自的相對公允價值進行分攤。
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按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
(貸或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轉換股份前
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負債成份,在轉換為股份前,其會計處理與一般公司債券相同,即按照實際利率和攤余成本確認利息費用,按面值和票面利率確認應付債券,差額作為利息調整進行攤銷。
3.轉換股份時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利息調整)(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原確認的權益成份的金額)
貸:股本(股票面值×轉換的股數)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差額)
注意:
1.轉股數基數的確定要注意看清題目給出的具體條件。
2.企業發行附有贖回選擇權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在贖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補償金,即債券約定贖回期屆滿日應當支付的利息減去應付債券票面利息的差額——應當在債券發行日至債券約定贖回屆滿日期間計提應付利息,計提的應付利息,按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處理,即利息補償金視為債券利息,于計提債券利息時計提,分別計入在建工程或財務費用等。
【例題3·多選題】下列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說法或做法中,正確的有( )。
A.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
B.可轉換公司債券在進行分拆時,應當對負債成份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確定負債成份的初始確認金額
C.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D.發行附有贖回選擇權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在贖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補償金,應當在債券發行日至債券約定贖回屆滿日期間計提利息,并按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處理
E.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股份前計提的利息費用均應計入當期損益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在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之間按照各自的相對公允價值進行分攤,選項C錯誤;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股份前計提的利息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予以資本化,選項E錯誤。
【例題4·計算分析題】(教材例題9-10)甲公司經批準于2007年1月1日按面值發行5年期一次還本按年付息的可轉換公司債券200 000 000元,款項已收存銀行,債券票面年利率為6%。債券發行1年后可轉換為普通股股票,初始轉股價為每股10元,股票面值為每股1元。債券持有人轉換股票時,應按債券面值和應付利息之和除以轉股價,計算轉股的股份數。假定2008年1月1 日債券持有人將持有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全部轉換為普通股股票,甲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二級市場上與之類似的沒有附帶轉換權的債券市場利率為9%。甲公司處理如下:
『正確答案』(1)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為:
200 000 000×0.6499+200 000 000×6%×3.8897=176 656 400(元)
借:銀行存款 200 00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23 343 600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200 0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3 343 600
(2)2007年12月31日確認利息費用
借:財務費用等 15 899 076
貸:應付利息 12 00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 899 076
(3)2008年1月1日債券持有人行使轉換權
轉換的股份數為:(200 000 000+12 000 000)÷10=21 200 000(股)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200 000 000
應付利息 12 0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3 343 600
貸:股本 21 20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19 444 524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94 699 076
本章小結:
1.流動負債: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交易費用的處理
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非貨幣性福利的核算
應交稅費: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核算
2.非流動負債
一般公司債券:攤余成本的計算
可轉換公司債券:分拆、轉股數的計算、轉股時分錄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