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
了解內部控制的目的和程序:
識別和了解相關控制的要點:
識別和了解相關控制的要點
(1)對內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了解,包括評價控制的“設計”,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行”,但不包括對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行的測試”(控制測試)。
(2)識別和了解控制采用的主要方法:詢問被審計單位各級別的負責人員。
(3)如果注冊會計師打算信賴控制,就需要實施控制測試。
(4)如果不打算信賴控制,注冊會計師仍需要執行穿行測試以確認以前對業務流程及可能發生錯報環節的了解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5)如果認為僅通過實質性程序獲取的審計證據無法將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被審計單位針對這些風險設計的控制,并確定其執行情況。
從“整體層面”和“在業務流程層面”了解:
穿行測試:
穿行測試
目的 | 證實對交易流程和相關控制的了解 |
要求 | 即使不打算信賴控制,也要執行穿行測試,通常會每年都應執行穿行測試(必須程序) |
步驟 | ①確認對業務流程的了解; ②確認對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 ③確認所獲取的有關流程中的預防性控制和檢查性控制信息的準確性; ④評估控制設計的合理性; ⑤確認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⑥確認之前所作的書面記錄的準確性 |
初步評價和評價決策:
初步評價和評價決策
1.對控制的初步評價
在識別和了解控制后,根據執行上述程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行”。
2.評價決策
初步評價 | 影響決策 |
設計合趣并得到執行 | 進行控制測試,減少實質性程序 |
設計合理但并未執行 | 不進行控制測試,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
設計不合理 | 不進行控制測試,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
第五節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程序 :
識別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識別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在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后,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是與特定的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認定相關,還是與財務報表整體廣泛相關.進而影響多項認定。
(1)“控制環境”對評估“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與財務報表整體廣泛相關,進而影響多項認定,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總體應對措施”。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
(2)“控制活動”對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
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特定的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認定相關,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將所了解的控制與特定認定相聯系。
特別風險 :
特別風險
針對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相關控制的設計情況,并確定其是否已經得到執行。
(1)如果管理層未能實施控制以恰當應對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認為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并考慮其對風險評估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就此類事項與“治理層”溝通。
(2)如果計劃測試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注冊會計師不應依賴以前審計獲取的關于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
(3)注冊會計師應當專門針對識別的特別風險實施實質性程序.實施“細節測試”,或將實質性分析程序與細節測試相結合。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