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識別、評估和應對企業面對的操作風險
本節主要內容簡介:
●操作風險概述
●應對操作風險的態度
一、操作風險概述
(一)操作風險的特征
操作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基本的操作時經受的風險。例如,由人員、程序、技術引起的損失的可能。
●操作風險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領域之一,與企業的運作有著緊密關聯。
●操作風險與其他類型的風險不同,它出現的原因在于它不是管理未知事項,而且處理已確立的程序。在企業面臨的所有風險類型中,操作風險是最便于管理的。
●就操作風險而言,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在執行已明確的工作時,采取錯誤的步驟。
(二)操作風險的源頭(掌握)
常見的操作風險來源有:
1.缺乏規定程序 | |
2.雇員缺乏培訓 | 原因有很多: (1)培訓被視為一項昂貴的管理費用,而且常常不能立即幫助企業提高獲利能力; (2)雇員接受培訓時,將無法工作,因此,培訓通常會使雇員的手頭工作中斷; (3)接受培訓與應用新技能之間往往存在時間上的滯后; (4)培訓的效力往往并非顯見的。當然,對雇員進行如何正確使用設備的培訓,能夠產生明顯的效果,但是,軟技能的培訓(比如有效溝通的課程)的效果常常并不明顯; (5)人員流動頻繁,如果員工很可能在幾個月內離開公司,那么為員工提供培訓看起來似乎很不值當。 |
3.疏忽 | 指某人在執行任務時并未將注意力放在這件工作上。疏忽的根源一般是疲勞、分心和厭煩。 |
4.設備及軟件維護不足或已報廢 | |
5.缺乏職業道德和存在舞弊意識 | 如果管理層對業務程序的控制松散,那么就給一些員工創造了利用公司資產,甚至從事任何非法或舞弊活動的機會。例如企業內不存在職責劃分。 【案例鏈接:2012年315晚會曝光的麥當勞和家樂福】 |
6.不妥善的外包安排 | 不妥善的外包安排將無法為企業帶來所需的專長,或者幫助其實現商業目標。 |
二、應對操作風險的態度
(一)管理操作風險需要的條件
操作風險由一個組織中三個關鍵領域進行的活動而產生:人員、流程和技術,因此管理操作風險需要具備關于流程、系統和人員的知識,以及確保職責和程序能順利執行的明確規定、記錄以及遵守規定。
(二)操作風險的評估(熟悉)
1.員工方面 | 空缺職位數量、絕對數量及百分比、有職位空缺的期間、缺席員工的平均人數及最多人數、加班水平等。 |
2.運作方面 | 已利用的容量的百分比、控制界限被突破的實例、系統失效的次數、系統運作結束時未被處理的項目數量、交易量、平均處理時間、最長處理時間、生產力水平、員工流動、每千次處理中發生差錯的數量等。 |
3.舞弊 | 舞弊或舞弊未遂實例的數量和價值、破壞安全系統未遂的次數。 |
4.風險的自我評估 | 針對每一崗位,每一級別的相應風險進行自評,然后管理者進行排序,并根據排序結果決定資源分配。 |
(三)應對操作風險
1.設立流程、程序和政策;
2.在公司內實施正式的內部控制系統;
3.防止錯誤和欺詐;
4.培訓和管理雇員;
5.評價技術和系統;
6.外包安排。
【例題2·單選題】(2011)甲公司是一家大型基礎設施承建企業,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甲公司需要在美國采購一套大型機械設備。管理層經過討論確定了與此次設備采購相關的主要風險。下列各項與該設備采購有關的風險中,最便于管理的是( )。
A.采購部門可能由于不熟悉美國市場供應商的情況,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尋找到最佳設備供應商
B.該套設備由于采用了某項國防科技核心技術,可能受到美國政府的監控,甚至可能限制外國廠商購買
C.賬務人員可能由于不熟悉外匯市場交易規則,發生錯誤的外匯套期操作指令
D.該套設備購置單價較高,甲公司向一家外資銀行申請專項貸款,但是由于無法提供同等金額的擔保物/質押品,甲公司可能無法獲得必要的貸款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操作風險是最便于管理的風險,選項C是由于人員的操作失誤導致發出錯誤指令,屬于操作風險。
【例題3·單選題】(2009)企業所面臨的下列風險中,最便于管理的是( )。
A.財務風險
B.項目風險
C.操作風險
D.法律或合規性風險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這是教材中的一句原話:由于操作風險不是應付重大的未知事項,因此,在企業面臨的所有風險類型中,操作風險是最便于管理的。
【本節考試小貼士】
●操作風險是考試經常涉及的知識點,題型既有選擇題,也會在簡答題和綜合題中出現。在2009年出現一道單選題,并在簡答題中有所涉及(要求判斷風險類型)。
●重點需要掌握的是操作風險的源頭,要能夠根據案例材料準確進行判斷。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