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傳統(tǒng)變量抽樣的運用的舉例(教材P167-168)
(一)均值估計抽樣的舉例
1.均值估計抽樣定義
均值估計抽樣是指通過抽樣審查確定樣本的平均值,再根據(jù)樣本平均值推斷總體的平均值和總值的一種變量抽樣方法。
基本步驟
(一)確定測試目標
(二)定義總體、抽樣單元與錯報
(三)根據(jù)審計目標設計控制測試的程序
(四)確定樣本規(guī)模(“抽多少?”)
(五)選取樣本方法(“怎么抽?”)
(六)評價樣本結果,推斷總體
2.均值估計抽樣的應用步驟
(1)計算樣本中所有項目審定金額的平均值;
(2)用樣本平均值乘以總體規(guī)模得出總體金額的估計值;
(3)總體估計金額與總體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就是推斷的總體錯報。
【例題3·簡答題】A注冊會計師對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2011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對存貨項目審計時發(fā)現(xiàn)其業(yè)務總體規(guī)模數(shù)量為1000個,存貨項目賬面金額為100萬元,假設A注冊會計師利用審計抽樣模型計算的樣本規(guī)模為200個,經(jīng)過對200個樣本逐一實施審計程序后得到樣本平均審定金額為980元。
要求:
請代A注冊會計師采用均值估計抽樣方法推斷存貨項目的總體錯報金額。
【答案】
估計的存貨項目審定金額為:980×1000=980000(元)
推斷存貨項目總體錯報為:1000000-980000=20000(元)。
(二)差額估計抽樣的舉例
1.差額估計抽樣定義
差額估計抽樣是以樣本實際金額與賬面金額的平均差額來估計總體實際金額與賬面金額的平均差額,然后再以這個平均差額乘以總體規(guī)模,從而求出總體的實際金額與賬面金額的差額(即總體錯報)的一種方法。
基本步驟
(一)確定測試目標
(二)定義總體、抽樣單元與錯報
(三)根據(jù)審計目標設計控制測試的程序
(四)確定樣本規(guī)模(“抽多少?”)
(五)選取樣本方法(“怎么抽?”)
(六)評價樣本結果,推斷總體
2.差額估計抽樣的應用步驟
(1)計算樣本平均錯報;
(2)用平均錯報乘以總體規(guī)模來推斷總體錯報金額;
(3)將總體錯報估計數(shù)與可容忍錯報比較。
【例題4·簡答題】A注冊會計師對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2011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對存貨項目審計時發(fā)現(xiàn)其業(yè)務總體規(guī)模數(shù)量為1200個,賬面金額為110萬元,假設A注冊會計師利用審計抽樣模型計算的樣本規(guī)模為300個,樣本的賬面價值為28萬元,同時,B注冊會計師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水平為10萬元,B注冊會計師經(jīng)過對樣本逐一實施審計程序后確認其審定金額為22萬元。
要求:
請代A注冊會計師采用差額估計抽樣方法推斷存貨項目的總體錯報金額。
【答案】
存貨項目的樣本平均錯報為:(28-22)÷300=0.02(萬元)
存貨項目的總體錯報為:0.02×1200=24(萬元)。
(三)比率估計抽樣的舉例
1.比率估計抽樣定義
比率估計抽樣是指以樣本的實際金額與賬面金額之間的比率關系來估計總體實際金額與賬面金額之間的比率關系,然后再以這個比率去乘總體的賬面金額,從而求出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的一種抽樣方法。
基本步驟
(一)確定測試目標
(二)定義總體、抽樣單元與錯報
(三)根據(jù)審計目標設計控制測試的程序
(四)確定樣本規(guī)模(“抽多少?”)
(五)選取樣本方法(“怎么抽?”)
(六)評價樣本結果,推斷總體
2.比率估計抽樣的應用步驟
(1)計算樣本審定金額與樣本賬面金額的比率;
(2)用總體賬面金額乘以比率得出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
(3)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與總體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就是推斷的總體錯報。
【例題5·簡答題】A注冊會計師對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2011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對存貨項目審計時發(fā)現(xiàn)其業(yè)務總體規(guī)模數(shù)量為1500個,總體賬面金額為160萬元,假設A注冊會計師利用審計抽樣模型計算的樣本規(guī)模為400個,其賬面價值為32.5萬元,同時,A注冊會計師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水平為13.5萬元,A注冊會計師經(jīng)過對400個樣本逐一實施審計程序確認其審定金額為30萬元。
要求:
請代A注冊會計師采用比率估計抽樣方法推斷存貨項目的實際總體錯報金額。
【答案】
樣本比率=30÷32.5=0.92
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0.92×160=147.2(萬元)
推斷總體錯報=160-147.2=12.8(萬元)。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