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模型相關概念】
與審計風險模型相關的風險可以劃分兩大類: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的風險(即獨立于財務報表審計,注冊會計師無法控制和降低)和注冊會計師能夠控制和降低的風險。
(一)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是一個與審計過程相關的技術術語,并不是指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的法律后果。
(二)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財務報表層次:
(1)與財務報表整體存在廣泛聯系,可能影響多項認定
(2)通常與控制環境有關,但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如經濟蕭條
(3)難以界定于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具體認定
(4)增大了認定層次發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與注冊會計師考慮由舞弊引起的風險尤其相關
認定層次:
(1)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2)在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認定層次獲取審計證據,以便能夠在審計工作完成時,以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水平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
(3)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注冊會計師既可以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單獨評估,也可以對其進行合并評估
(三)固有風險(導致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定義:是指在考慮相關的內部控制之前,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影響因素舉例:
(1)復雜的計算比簡單計算更可能出錯
(2)受重大計量不確定性影響的會計估計發生錯報的可能性較大
(3)產生經營風險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響固有風險,比如,技術進步可能導致某項產品陳舊,進而導致存貨易于發生高估錯報(計價認定)
(4)維持經營的流動資金匱乏、被審計單位處于夕陽行業等,可能影響多個認定
(四)控制風險(導致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定義:是指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但沒有被內部控制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正的可能性
理解要點:
(1)控制風險取決于與財務報表編制有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
(2)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教材7.4中有“2+3”種局限性),某種程度的控制風險始終存在
(五)檢查風險(實施審計程序產生的)
定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為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實施程序后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風險
理解要點:
(1)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
(2)由于注冊會計師通常并不對所有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進行檢查,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
(3)由于注冊會計師可能選擇了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審計過程執行不當,或者錯誤解讀了審計結論,因此,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
(4)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適當計劃、在項目組成員之間進行恰當的職責分配、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對審計項目組成員執行的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復核,盡可能降低檢查風險。
相關推薦:
2022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答案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