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4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5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6 頁:計算分析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資產減值的范圍
1.
【答案】D
【解析】企業所有的資產在發生減值時,原則上應當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但是由于有關資產特性不同,其減值會計處理也有所差別,因而所適用的具體準則不盡相同。《資產減值》主要規范了企業下列非流動產的減值會計問題:(1)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2)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3)固定資產;(4)生產性生物資產;(5)無形資產;(6)商譽;(7)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和井及相關設施等。
資產減值的跡象和測試
2.
【答案】B
【解析】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只要有一
項超過了資產的賬面價值,就表明資產沒有發生減值,不需再估計另一項金額。
資產減值的跡象和測試
3.
【答案】B
【解析】當企業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時,即表明資產發生了減值,企業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
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估計
4.
【答案】C
【解析】處置費用是指可以直接歸屬于資產處置的增量成本,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等,但是,財務費用和所得稅費用等不包括在內。
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估計
5.
【答案】D
【解析】A設備2012年預計的現金流量=100×40%+80×30%+40×30%=76(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的一般原則
6.
(1)
【答案】B
【解析】該固定資產入賬價值=600+50=650(萬元),2011年應提折舊=(650-10)/10×9/12=48(萬元),該固定資產2011年年末賬面凈值=賬面余額650-累計折舊48=602(萬元),高于可
收回金額565萬元,應提減值準備金額=602-565=37(萬元);2012年應提折舊=(565-10)/(10×12-9)×12=60(萬元),2012年年末該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前的賬面價值=565-60=505(萬元),低于可收回金額510萬元,不需計提減值準備,則2012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面余額為37萬元。
(2)
【答案】A
【解析】可收回金額是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的,因此,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400萬元,在2012年年末應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600-400=20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的一般原則
7.
(1)
【答案】A
【解析】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500×30%+200×30%-50×30%=1095(萬元),該長期股權投資應計提的減值準備=1095-900=195(萬元)。
(2)
【答案】A
【解析】 2012年12月31日該長期股權投資應計提的減值準備=2000-1 500=500(萬元)。(注:成本法核算下,分配現金股利不影響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虧損,投資方不作賬務處理)
資產組的認定
8.
【答案】B
【解析】資產組的認定應當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
資產組減值測試
9.
【答案】B
【解析】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選項A不正確,選項B正確;資產組組合是指由若干個資產組組成的最小資產組組合,包括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攤的總部資產部分,選項C不正確;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下列順利進行分攤: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然后根據資產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故選項D不正確。
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10.
【答案】D
【解析】減值損失金額應當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商譽的賬面價值,再根據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故選項D不正確。
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11.
(1)
【答案】B
【解析】應確認的商譽=購買日合并成本1600-購買日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1500×80%=400(萬元)。
(2)
【答案】D
【解析】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1600/80%-1500)×20%=100(萬元);該資產組的賬面價值=1350+400+100=1850(萬元)。
(3)
【答案】A
【解析】資產組發生減值損失850萬元(1850-1000),應當沖減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的賬面價值100萬元,因為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只是為了測試減值而計算出來的,并沒有真正的產生,所以該資產組的減值損失850萬元應先沖減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價值100萬元,然后再將剩余部分750萬元先沖減屬于母公司的商譽,剩余部分在B公司資產組中除商譽外所包含的資產中分攤。
①首先沖減資產組的母公司商譽價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0
貸:商譽——商譽減值準備 400
故合并財務報表中列示的商譽金額=400-400=0。
②剩余的350萬元(750-400)減值損失應作為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減值損失。
固定資產應分攤的減值損失=350×810/1350=210(萬元)
無形資產應分攤的減值損失=350×405/1350=105(萬元)
存貨應分攤的減值損失=350×135/1350=35(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50
貸: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10
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105
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5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