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商品和貨幣 |
第 2 頁:第二節資本與剩余價值 |
第 3 頁:第三節資本積累 |
第 4 頁:第四節資本的流通過程 |
第 5 頁:第六節資本主義發展 |
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它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特殊表現,是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而產生的,特別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到機器大工業以后而發展的。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占有,而且日益集中在資本家私人手中,這就產生了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對抗性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具體地表現為以下矛盾:
(1)資本主義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2)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 (3)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一)經濟危機的表現和實質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機器大工業時期以后,每隔若干年爆發一次的一種周期性經濟現象。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時的具體表現是:大量的商品積壓、物價猛烈下跌、成批的商品被毀掉、企業生產縮減、大批企業紛紛倒閉破產、銀行紛紛倒閉、失業人數劇增、工人生活狀況惡化等。總之,經濟危機使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陷于一片混亂和癱瘓狀態之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是一種相對的過剩,是相對于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發生了過剩。
(二)經濟危機的周期性
經濟危機爆發的周期與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密切相關。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通常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其中危機是再生產周期的起點和終點,也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階段。從一次危機到下一次危機所經歷的時間間隔叫做再生產周期。從根本上說,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狀態所決定的。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帶來的一個主要后果是資本家大規模地更新固定資本。所謂固定資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進的固定資本去替換舊的落后的固定資本。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
(三)經濟危機的作用
經濟危機的作用是雙重的:
(1)危機造成社會生產力的大破壞和各種矛盾的加劇。嚴重的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急劇下降,失業人數急劇增多,資本主義國家里的各種經濟和社會矛盾以及資產階級內部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劇。
(2)危機又是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比例關系的強制性調整方式,是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一種特殊調節機制和調節手段。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深刻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無法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因此,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也無法消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