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公務實務題 |
第 6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7 頁:綜合分析題 |
第 8 頁:材料處理題 |
六、材料處理題(本大題為主觀題,共25分)
6161-62材料1
2009年,錢學森去世,這位知名科學家留下的“錢學森之問”揪住了中國人的痛神經;2011年,喬布斯去世,亦在中國人中引發關注的熱潮。前者揭開了國人渴求新的科學大師的序幕,后者則將這種渴求具體化為一個疑問——中國的“喬布斯”在哪兒?
上述疑問引發了教育界的深思,有人提出中國教育模式存在缺陷,難以培養出杰出人才。對此,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原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回應道,“一味把板子打在學校上是不對的。”昊啟迪回憶道,她曾經詢問一家外企老總:“有人說中國大學生質量很差,真是這樣嗎?”對方感到很詫異,“我們這里的中國大學生都很不錯。”隨后,她又詢問了這家公司的大學生:“在這家公司里,你覺得自己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大學生有差異嗎?”大學生們也給予了否定。
如今不少孩子被送到學校后,老師就發現他們流失了該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恰恰是由于早期的家庭教育將孩子天性扼殺了。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在經濟發達國家,許多父母對孩子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既有趣又有益的玩耍活動中培養興趣、學習知識。吳啟迪建議,老師、學校、社會應多多鼓勵孩子開展奇思妙想,不要一味責備,從而扼殺了他們創新的積極性。
材料2
上海和北京的一些中學,已經率先開展了培養杰出創新人才的實驗,突破了常規的教育體系,從學生的選取、培養模式、大學與中學銜接培養等許多方面有新的舉措,彌補了現行教育體制在杰出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嚴重缺陷,所培養出來的一些優秀學生,已經在不同的領域嶄露頭角。但這種改革和實踐,對于我國整體杰出創新人才需求而言,依然是微不足道不成氣候。而且十分遺憾的是,這樣難能可貴的探索和實踐,由于沒有突破現有教育體制和中高考制度,杰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也難以有大的作為,有的甚至半途而廢。如果不建立杰出創新人才培養的國家體系,中國的杰出創新人才培養形勢也難以有真正改變。
材料3
2012年7月15日,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上海科學營活動在上海交大正式拉開帷幕。科學營活動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的,在包括新疆兵團在內的全國34個省市地區進行試點。名師齊聚,優秀學生也是濟濟。根據中國科協發布的《2012年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試點活動工作方案》,選拔的學生要么是有一定的科技特長,要么是在創新大賽、科技大賽中獲過獎。在參加北京、上海科學營的推薦營員中,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自帶有學科研究項目,并會有導師指導進行實驗。通過開設專家科普報告、開放高校重點實驗室、開展探究型學習以及高校校園文化等活動,為大中學生獻上暑期科學人文大餐。
復旦方面表示,這將是一種實景式的開放,不僅僅是帶領這些大中學生參觀實驗室的設施,本校的師生還將正常地使用這些設施開展科研活動,這將使營員們了解到科學活動的實際過程,甚至還將有機會親身參與體驗。例如,在標本館,復旦的老師就將為營員們詳細講解生物標本的制作過程,并請部分同學親身體驗。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防表示,促進一流大學的優質資源向青少年開放,有助于培養我國青少年學生對科學和學術的興趣,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少年有志于在未來從事科學研究,為國家的自主創新戰略夯實廣大潛在的青少年基礎。
材料4
自2009年獲批“上海基礎教育創新試驗區”后,楊浦區推出了培養創新人才的新舉措,倡導優秀中學生進入院士團隊做課題,建立早期人才培養基地,在高中階段即開始培養創新人才,將培養時間線延長,試圖探索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聯動機制,依托高校走出一條培養創新人才的創新之路。該區教育局局長邵志勇表示,“創新教育不是針對少數尖子生,而是著眼于全體學生終身的創新素養與實踐能力培養。”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區域教育轉型的新要求,楊浦盤活區域教育資源,正在探索大中小學縱向銜接、基礎與高等教育資源共享的格局。
上海交大張杰校長也指出,“人類最深邃的思考常來自大學,但這種思考方式的養成往往來自更年輕的時候。”科學營活動仍將繼續舉辦下去。中國高校正在努力探尋的正是社會各界所期望的“新一代的錢學森”和“中國的喬布斯”,讓更多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也是造福國家的千秋大計。但正如楊浦區教育局局長邵志勇所言,教育的滯后效應,使人不敢輕言創新試驗區的成效。不過,我們也許可以從兩個維度觀察和考量一些變化。一是創新試驗應該可以從積極的層面回應減負增效問題,創新試驗既在做加法,更在做減法,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減輕不必要的過重的課業負擔;二是創新試驗應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請結合材料,分析我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5分)
參考答案:請參考解析
解析:第一,早期家庭教育的欠缺。命令式的家長教育,過分溺愛,經常的責備、體罰,忽視對孩子興趣愛好、意志力的培養,嚴重扼殺了孩子的奇思妙想。
第二,應試教育的弊端。學習任務繁重,以成績好壞評價優劣,重視理論知識和死記硬背,忽視動手能力和問題意識的培養,嚴重束縛了中學生的視野和創新能力。
第三,大學與中學教育銜接不夠。在學科設置、教學內容上差距較大,缺少連貫性,加之學生對大學學科認識不夠,導致“入錯行”,嚴重挫傷了他們創造的積極性。
62針對當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15分)
參考答案:請參考解析
解析:第一,優化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和性格特征,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玩耍活動中培養興趣、學習知識,鼓勵孩子勇于嘗試新鮮的事物,激發孩子的創新潛力。
第二,改革教育體制。打破高考“指揮棒”的束縛,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評價方式和選拔方式,真正做到素質教育。
第三,依托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定期開展科學營活動,讓優秀中學生參與大學導師課題研究,由高校導師對他們進行科研項目指導,讓孩子較早地接受正規化的科研訓練,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將創新人才培養延伸到中學階段,探索出大中小學的聯動培養機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