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運動是一次關于理想和信念的活動,要你組織一次紀念五四的活動,你怎么組織?
【試題類別】組織管理
【考查要點】對于日常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
【答題思路】對于組織活動,考生應先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在把握活動流程的基礎上,以此為脈絡來展開活動的準備和組織工作。在活動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好協(xié)調(diào)和控制,把活動落到實處,把握整個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將活動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細化,將人員有效分工,物資合理配置,促成整個晚會活動的順利完成。
【參考答案】
五四運動以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五四精神感召下,心系民族命運,心系國家發(fā)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壯麗篇章。90多年過去了,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以及五四運動帶給我們年輕人的理想和信念永遠不能改變。因此,組織一次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意義深遠。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我會和領導、有經(jīng)驗的同事進行溝通,領會領導的目的和意圖的同時,吸取同事組織相關活動的經(jīng)驗教訓。
第二,這次活動的主題確定為“理想與信念--青年人,民族之魂”;活動的形式確定為參觀歷史展覽和“理想與信念”歌唱晚會兩種形式。同時確定這次晚會詳細的日程安排、參觀的內(nèi)容等。通過廣播、媒體、報紙、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向市民宣傳,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并且提交報名和參選的節(jié)目。對參加的人員及參選的節(jié)目進行篩選,確定參與此次活動的人員及節(jié)目名單。根據(jù)規(guī)模確定活動的經(jīng)費,并制定詳細的計劃報領導審批。待領導審批通過之后,通過多種電視、廣播、報紙、知名網(wǎng)絡、手機等方式下發(fā)通知,進行工作落實。
第三,召開籌備會議,形成組織小組,并下設幾個職能小組,分配任務,落實責任,并且嚴明紀律,保證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包括:
聯(lián)絡督導組:負責整個活動過程中各個小組及相關人員之間的聯(lián)絡工作;保證各個小組之間的計劃能夠落到實處;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的時候,能夠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應對。
活動組織組:選派兩位解說員,對五四運動以來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解說,讓新一代年輕人對國家的歷史有個明確的了解;在晚會階段,選派經(jīng)驗豐富的主持人有序主持這次以“理想和信念”為主題的晚會。在這次晚會中采取通過先鋒模范人物發(fā)出倡導、頒獎等多種方式推動晚會進入高潮。
后勤組:負責此次活動的聯(lián)絡、接待、交通、餐飲等各項事宜,尤其要做好晚會的秩序維護和安全的保衛(wèi)工作。
宣傳組:這次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媒體向外界進行宣傳,為活動營造文化氛圍。
第四,在活動結束后,講此次活動的照片和視頻上傳到網(wǎng)上與民眾進行交流,聽取民眾反饋,搜集民眾意見,并且將相關的視頻、資料、民眾意見進行登記備案為以后的活動提供借鑒。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可以進一步堅定青年人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信念,以更大激情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成為黨值得信賴、堪當重任、大有希望的新青年!
2、單位舉辦一次會議,臨近開會時,有一些同志缺席,你怎么處理?
【試題類型】應急處理
【考查要素】對待緊急情況的情緒控制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有序性
【答題思路】對于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我們應該快速反應,針對缺席情況作出及時處理,保持會議順利召開。
【參考答案】
臨近開會時,突然出現(xiàn)同志缺席,這在將來的工作中是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但是作為會議的負責人或者是主持人,必須保持冷靜從容、處變不驚的態(tài)度予以及時處理,從而保證會議的正常進行。
如果我是這次會議的負責人,我會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如果缺席的同志是主要領導,在這次會議上將作出重要講話,我想我會及時與對方取得聯(lián)系,看看對方有沒有合適的人員或是看看能否派其秘書代替其前來參加這次會議;如果該缺席的同志雖然很重要,并且有講話,但是他的缺席只是暫時的,在會議的進程中還會到來,我想我可以將其講話的順序做個簡單的調(diào)整,等到其到來后在做演講或報告;如果缺席的同志在這次會議中的角色并不是很重要,其缺席并不會影響到該會議的順利進行,我想,我會繼續(xù)該會議。
如果我是這次會議的主持人,我會采取以下措施:我首先會來這次會議的負責人或是我的上級領導進行溝通,聽取負責人的意見和看法,并且給他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供其參考。在整個會議的過程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配合好同事和領導的工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人要想成長和發(fā)展必須總結過去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事后,我也會積極的總結,為下一次的應急情況提供借鑒。當前的政府工作,經(jīng)常會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作為一名公務員,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應急應變能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水平,從而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作出一番貢獻。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