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對于“互聯網+”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互聯網+”既是一種新的先進生產力,又代表著一種新社會形態。它不僅會改變生產方式,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激發社會經濟實體的新生命力,而且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同時,“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現都與“互聯網+”密不可分,同時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也需關注“互聯網+”及由此帶來的產業變革和社會變革。但在現今“互聯網+”的發展進程中,卻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要素,如:制度的不適應、觀念和設施的滯后、技術的陳舊、經濟活力的不足等。因此,相關措施必須有力實施,以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第一,理性引導,合理規范互聯網發展。得益于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互聯網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在享受其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互聯網的兩面性。因此,面對由互聯網衍生的新產業和新業態時,政府要積極履職,加強監管,以創造文明健康的網上環境。
第二,簡政放權,扶持小微企業成長。在電子商務的治理中,政府要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在工商、稅收、市場監管等方面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最優環境,在市場競爭下實現優勝劣汰。
第三,順應時勢,制定完善大數據發展戰略。實行大數據戰略,打破我國長期存在的職能“條塊分割”格局,破除“信息孤島”現象,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實現自選共享、信息公用,提升效率,減少浪費,實現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經濟發展成果共享互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