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承擔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等工作時,更要注意措辭和表達方式。應該與群眾進行平等對話,一方面要讓群眾說話,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消除對立情緒,贏得群眾信任;另一方面,要在群眾中開展正面教育,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宣傳法律和政策,深入細致地疏通民眾的思想,使矛盾和問題得以緩解、分流、分散。
3.符合現場情景
禮儀規范對言語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言語都應該“矜莊以蒞之,端誠以處之”。在不同的環境中要用不同的主題和情緒來表現,場合不同,應采用不同的語氣。考生要根據題目中不同的情景場合選擇措辭方式和語調語氣等,力求言談話題及其表達形式同所在場合的氛圍相協調。
一般說來,場面越大,越要注意適當提高聲音,放慢語流速度,把握語勢上揚的幅度,以突出重點。在正式的場合,尤其是大會發言、演講、辯論,說話就必須嚴肅,話題一定要注意持重雅致。相反,場面越小,越要注意適當降低聲音,適當緊湊詞語密度,并把握語勢的下降趨向,追求自然。在非正式場合,如娛樂、散步、旅行等,語言一般比較自然、隨意。
例如在災區死難者家屬面前講話,語言應該是哀傷而低沉的,以表達慰問和鼓勵;在歡樂的晚會現場,致辭則應該歡快而充滿激情,與輕松的氛圍融為一體;面對群情激奮的群眾,我們的講話則應理性而高亢,坦率而真誠,表現出政府公務人員應有的擔當和氣度,既要平息憤怒的情緒,又要合理解決矛盾。
(三)作答形式
要做到“四個掌控”:掌控情緒、掌控肢體、掌控聲音和掌控思路。
1.掌控情緒
掌控情緒就是指講話人要能夠適應各種場合,不論在什么情形下講話,都不能亂了方寸,如果方寸大亂,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自如地表達出來。考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要有穩定的情緒,有十足的信心,有必勝的信念,這樣才能保證思路通暢,言之有物,情緒飽滿,鎮定從容。
2.掌控肢體
因為情景模擬是“演”而不是單純的“說”,因此在情景模擬過程中,考生可以適當地加入肢體語言,特別是手勢的使用和眼神的交流,以增強溝通能力,增加互動效果,從而順利的完成任務。
考生在運用態勢語言時應該以內心真實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