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我現在在縣城有一套住房……我的愛人在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的女兒還在上大學……”20日晚7時50分,陜西省高陵縣電視臺播出的《向人民述廉》節目中,該縣灣子鎮黨委書記藥紅崗出現在電視畫面中,面向全縣30萬群眾,公開介紹自己的住房、配偶及子女基本情況。
和藥紅崗一樣,已經和即將在電視節目中亮相的,還有另外18名來自高陵縣街鎮、委辦局的黨政“一把手”。
陜西省高陵縣,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腹地,西安市轄域北部,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是全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2013年11月11日,高陵縣紀委下發的一則通知,讓這個只有約30萬人口的小縣,受到廣泛關注。原來,在10月底召開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大會后,高陵縣紀委再次下發通知,在全縣選出10個主要委辦局局長和9名街鎮黨委書記共計19名黨政“一把手”,通過上電視、網絡公示的形式,再次公開述職述廉,同時公布監督投訴熱線,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舉報。選取的委辦局包括縣財政局、建設局、教育局、衛生局等,均是和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
相關評論
@ 新華網博客:首先該劇的創意值得肯定,在民眾呼吁官員財產公開遙遙無期的當下,讓官員在電視上公開介紹自己家中情況,敢于曬敢于亮畢竟向財產公開邁出了一步。但僅5分鐘“嘴巴上的廉政”也著實引發了網民的質疑,比如這位鎮黨委書記曬“我現在在縣城有一套住房……我的女兒還在上大學……”,在縣城有一套房能說明什么,多少平米的,是別墅還是普通住房?是僅此一套還是在市里另有幾套?孩子上大學,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除了房產那些無形的資產呢,比如有價證券、股份、存款……
@長江網肖強:如今,官員財產公開已成大勢所趨,電視“曬房”也算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但是步子應該還可以邁得更大一點,曬房的同時,能否曬出房產和工資。當然,財產公開也只能從對腐敗起一種監督作用。回想毛澤東時代只槍斃了劉青山、張子善兩位高干就震懾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干部?管用了幾十年!如今,打掉的省部級大老虎也有8人、小老虎、蒼蠅更是數不甚數,但是反腐形勢已經嚴峻。在筆者看來,這是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體制所留下的后遺癥。
@東北網:事實上,縣官“曬房”行動表明了“歡迎監督”的態度,主動“壓擔子”的勇氣值得肯定。筆者也希望,這場“廉潔劇”能夠為更多地方政府帶去靈感,在作風建設上邁出更大的步子,而老百姓不妨給點掌聲,為領導干部“敢曬”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模擬題
陜西省高陵縣電視臺播出的《向人民述廉》節目中,該縣灣子鎮以黨委書記藥紅崗首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面向全縣30萬群眾,公開介紹自己的住房、配偶及子女基本情況,該縣共有19名縣官通過電視向該縣群眾曬房。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官員電視“曬房”,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展現出陜西省高陵縣改進工作作風,建設陽光政府,遏制鏟除腐敗現象的堅強決心,值得肯定和贊揚。當下“房產腐敗”高發,落馬腐敗官員多涉及房產問題。高陵縣官員電視公開“曬房”的試點,無論是公開的內容還是公開的渠道,都有突破。監督效果也很容易實現,同時該舉措也無疑抓住了腐敗的“七寸”,是加強廉政建設,使廉者彰其德、貪者曝其惡的好舉措。但好舉措能否產生實效果卻不得不讓人擔心。
這種探索非常值得鼓勵。盡管利用電視直播傳播效果不錯,但其離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公開還有很大差距,也并非一種常態的公開方式。而且這樣的舉措,至少目前看來還是一種臨時起意,哪些人員要公開、公開到什么程度,都沒有明確規則,今后如何持續完善,都還很難說。
首先,我國房地產領域已經全面市場化,任何人在任何城市,花錢就能買到房。但全國“一盤棋”且信息共享的房地產登記和查詢系統,卻尚未建立。“問題官員”完全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在“曬房”時有所保留,群眾很難有效監督。
其次,“曬房”畢竟只是反腐倡廉的形式創新,缺乏法律法規的剛性約束。如何官員公開的房產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如何懲處、長效機制如何建立等問題都可能影響“曬房”的真正效果。
再次,對于一些地方的改革新舉措,最值得擔憂的不是開始的不完美,而是能否堅持長久。近年來,類似的局部試點已見得不少,然而在一鳴驚人之后,又偃旗息鼓,除了試點本身是新聞外,并未見對哪位官員有什么實質影響,也未看到更進一步推廣的可能,有些甚至早已“倒退”。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官員公開“曬房”的形式創新還需法律、制度的跟進,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正如十八屆三中所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唯有如此,官員電視“曬房”秀才不至于淪為賺取群眾眼球、博取上級表揚的反腐“賣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