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 熱點概述
諾貝爾獎北京論壇上,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我們希望看到聰明的年輕人對媽媽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
ü 相關評論
@發展論壇評論:埃德蒙•菲爾普斯所說的觀點前提是在談創新。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舉措、創新的氛圍,客觀來講,中國的路還很長,需要走很長的路,相對發達國家,我國的確趕不上。而相對人員來說,年輕人創新的潛力更大、干勁更足、效果更好,因此埃德蒙•菲爾普斯鼓勵年輕人去創新,本身出發點沒有錯。
@菲爾普斯說,政府應該鼓勵金融機構推動創新,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而后者需要人才。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政府負責資源配置,大量的知識精英充實到各級黨政機關,有其合理性。但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再保持這樣的狀況,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一方面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普遍高學歷化,出現人才過剩、高材低用,嚴重浪費人才的狀況;而另一方面,卻出現中小企業招攬不到人才,普遍缺乏人才的情況,這種情況在西部欠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角,而企業人才的整體狀況,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程度。從增強企業活力,保持競爭力的角度看,著實應該鼓勵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到企業去。
ü 模擬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蹦阍趺纯?
ü 參考解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說,”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睂τ谶@句話,雖然顯得有些絕對,但是也不無道理。
首先來說,年輕人當公務員并沒有什么錯,反而是有好處的,比如:第一,可以優化公務員隊伍當中的年齡結構,為以后的人才選拔奠定良好的工作經驗和基層經驗;第二,年輕人的工作激情和熱情能夠為公務員隊伍帶來新鮮的血液和朝氣;第三,公務員是一個公共管理和服務的工作,年輕人選擇做公務員也就選擇了服務,能夠俯下身子、落下架子、舍下面子地真正地去做實事、做好事,是當代社會非常需要的。
但是,正如題目中所說,很多年輕人都擠著去做公務員,確實不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說浪費有些過分的話,至少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公務員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年輕人想去做公務員意味著穩定、社會地位、收入等等,其實這并不是我們年輕人在這個年紀應該考慮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奮斗、拼搏、創業,但是,現在大多數的畢業生,基本把大把的時間都用在備考和考試上,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就業壓力大。當前我們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每年畢業將近700萬的本科畢業生,而公司、企業能夠提供的崗位并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畢業生選擇去考公務員,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第二,公務員的工作特點。眾所周知,公務員的工作特點有收入穩定、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生活成本低等,所以很多年輕人覺得這樣的工作不辛苦、可以生活的比較滋潤,比起公司企業。除了收入不是優勢之外,其他的都是很強的優勢,所以不少人選擇考公務員。
第三,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的觀念,無論是為了光宗耀祖,還是為了平步青云,有很多人、很多家庭還是有一種當官的觀念的,認為當官才是成功的標志,而做其他行業則不是,這種觀念也存在于不少年輕人的心里。
第四,家庭、學校、政府的引導不夠。對于現在愈演愈烈的公考風,家庭、學校、政府并沒有合理的引導,很多年輕人在畢業之初對公務員并沒有什么概念,這個時候往往是需要引導的,但是在沒有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們開始隨大流,也考公務員。
所以,我們要說的是,考公務員并沒有錯,但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性格特點、愛好等等做一個科學的衡量,而對于年輕人剛剛畢業,對社會、對公務員工作還沒有很多認知的情況下,需要我們政府、學校、甚至的家庭的合理引導,及時給公考熱降溫;與此同時,政府應該更多的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他們才是市場經濟的主力軍,只有企業搞活、發展了,也就能更多的吸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