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點背景
1.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強調建設美麗中國,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強調了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生態文明的融入。美麗中國,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緊密相連,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實現生態良好、經濟繁榮、政治和諧、人民幸福。
2.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視察時,要求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表率,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海南生態省建設10多年來,海南省人大和省政府一共出臺了61項有關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保護環境。海南每年投入2.7億元用于生態補償,通過財政、社會和企業等多渠道投入環保的資金達260多億元;生態文明村從2006年的6316個增加到2012年的13660個;完成25個工業園區、旅游度假區的規劃環評,環境污染從源頭上得到防范;全省408萬噸立窯水泥產能全部淘汰,以廢紙為原料年產1萬噸及以下的造紙生產線也全部淘汰,關停落后企業200余家,全省工業污染企業排放達標率達96.6%。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1.5%,90%以上的河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III類標準,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占88.9%。海口的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大中城市中穩居第一。
3.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說,要建設“美麗中國”,根本上必須完善現有的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在注重發展速度的同時提高發展質量。“雖然多部委對環境保護都有一些優惠政策,但沒有達到大家‘眼熱’的地步。力度要繼續加強,既要加大獎勵,也要加大相應的懲治力度。”
4. 交通擁堵,房價高、生活成本提高、空氣污染、無處不在的噪音……特大型城市集中暴發的“城市病”,讓越來越多的人發覺,城市似乎并沒有那么美好,甚至有八成白領準備開始逃離“北上廣”。而最近發生在上海膠州路公寓大火,更使人們對城市生活的安全性感到擔憂。
環境污染也讓人頭疼。在深圳,多條河流已經被嚴重污染,即便地處珠江三角洲,該城市仍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2009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已經下降到20年前的1/18。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但大多數垃圾只能簡易填埋,北京、廣州等地一度出現“垃圾圍城”現象。
二、考點分析
【模擬題1】
我國建設美麗中國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問題,請結合給定材料,概括其中存在的問題。
要求:準確,全面,字數不超過200字。
【參考解析】
1. 生態環境問題。全國森林覆蓋率少,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廣闊,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
2. 城市發展問題。環首都工業圈霧霾、沙塵現象突發,水資源短缺;上海市出現污染減排壓力大、資源消耗高、灰霾(PM2.5)、酸雨、臭氧和水體富營養化、污泥、垃圾滲濾液、惡臭等復合型、區域型、二次性環境污染逐漸凸顯;廣州出現噪聲嚴重、垃圾處理難等問題嚴重。
【模擬題2】
結合給定材料,對建設美麗中國提出有效的舉措。
要求:所提措施具體簡明,切實可行,語言流暢,不超過250字。
【參考解析】
1. 統籌規劃經濟與生態的關系。在推進工業文明進程中建設生態文明,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2. 完善現有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加強各部門的協作與分工,做到權責分明,并對環境的個體保護行為采用激勵機制,且加大相應破壞環境的懲罰力度;
3. 加大對城鎮居民的環保意識的培養與宣傳。倡導退耕還林,同時提高種糧補貼以及幫助其革新種糧工具,提高單畝農田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