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據《大河報》報道鄭州一名兩歲多的孩子晚上出紅疹,女醫生開了4片撲爾敏,藥價4分錢!日前,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處方后,迅速引爆網絡。如此稀缺的低廉藥價代表著業界良心還是另有他說?
7日13:17,網友“溜溜的闖”發布微博稱:“6日晚9點多,兩歲多的孩子出紅疹,像是皮膚過敏。跑了好幾家藥店都關門了,就步行到稍遠的省直三院。在兒童病房,一女醫生問明情況后給開了4片撲爾敏。劃價時,本想著得好幾元,結果是4分錢!我給1毛,不用找了。這個處方或許不代表什么,但的確讓我覺得值得紀念。謝謝醫生!”
8分鐘后,該網友又對微博進行更新:“孩子吃了藥不到半小時疹子就退了,求表揚啊。”微博附有收費票據等拍成的圖片。一時間,“4分錢處方”掀起千層浪。有網友質疑說:仿佛只有開便宜藥的醫生,才是有良心的醫生。更有網友從專業角度認為,對于一個兩歲的孩子,撲爾敏并不適用。但更多的聲音是稱贊:這樣的醫生太難得!同時呼喚這樣的醫生能多一些。
也有網友提出疑問:這條微博的博主是不是醫院的托兒?或者,會不會是醫院自己在炒作自己?
記者聯系上網友盧先生。他說,在他的印象中,孩子感冒發燒,去一次醫院,至少都得百元左右。因此,當他拿到4分錢的處方時,十分感嘆。孩子吃完藥不到半個小時病就好了,更讓他對醫生充滿了感激。“這種經歷讓我很溫暖,對醫生有了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發微博純屬個人的一種自愿行為,沒有任何外界的干預。
相關評論
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醫生開3次大處方將被警告。為了控制大處方,省衛生廳規定,二級以上(含二級)醫院要建立健全藥事管理委員會組織,這個組織由藥學、醫務、檢驗、紀檢等部門專家組成,職責是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開展合理用藥知識的培訓與教育,針對本院的常見病原菌及耐藥情況,提出臨床規范性用藥方案。
何勇海: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應重視這種控訴和呼喚,打造更多“小處方”醫生成長的制度土壤。要知道,處方體現的是醫生對患者的關愛,承載的是醫生救死扶傷的使命。對醫療機構而言,應用制度保護“小處方”,引導和鼓勵醫生通過技術“吃飯”,通過溫情服務贏“粉絲”。將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落到了實處,患者口口相傳,社會效益好了,贏得了滿堂喝彩,同樣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北京積水潭醫院醫師寧方剛的一篇文章。寧方剛在文章中指出,作為醫生,他對這位同行的醫德毫無懷疑之處,但對于一個2歲的低齡兒而言,選擇撲爾敏固然沒有原則性錯誤,可會有一定副作用。盡管服用方便、價格低廉,然而這4分錢的處方可能并非孩子的最佳選擇,由此認定其醫德高尚值得商榷。
房清江:“4分錢處方”的出現,不是源于醫生的醫德醫風的匡正,而是源于醫療機制的創新。試想,如果秦瑞娟所在的醫院有“創收”任務,她至少會為了拿回自己的工資而開“大處方”;不然,她怎么生活?可見,要推廣“小處方”,必須完善醫院醫療考核機制,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使醫生的高尚醫德的弘揚有制度支撐。否則,想要讓“小處方”遍地開花,可能是白日做夢。
模擬題
近日,網上曝出一醫生為一個兩歲孩子開了四分錢處方就治好孩子病的事件,引起網友的強烈關注,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參考解析
實事求是地說,秦瑞娟醫生這么做,只是盡了一個醫生的本分,的確沒有什么值得大肆渲染的。秦醫生開出“4分錢處方”雖然彌足珍貴,卻是一個無法復制的“神話”。
第一,在當前房價屢創新高、物價普遍上漲的背景下,藥品生產廠家也要隨行就市,藥品價格隨著成本的上漲水漲船高不可避免,價格低廉的藥品已經非常稀缺。
第二,現有廉價藥物的品種十分有限,這些藥根本不可能包治百病,指望所有醫生都開廉價處方顯然不切實際。
第三,不是所有病人都能理解醫生開出的“小處方”。有些病人一旦去醫院,就要求醫生開所謂的“好藥”,不管大病小病,總會想到去醫院打點滴。
第四,一些藥品推銷商不擇手段,由于利益驅動,少數醫生有開“大處方”的沖動。
由此可見,“4分錢處方”作為一種民意期待,可以理解。但不應據此來評判一個醫生的醫德與良心,這顯然既不客觀也不科學。如果指望“四毛錢處方”治愈緊張的醫患關系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事實上,當下中國醫患關系緊張原因錯綜復雜,需要客觀冷靜的分析。既不能簡單地將少數患者定性為“醫鬧”,也不能粗暴地指責醫生、護士沒道德。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是醫療資源匱乏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醫療是國民的一項基本保障。一方面,應讓醫療回歸公益性軌道,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投入,矯正醫療服務商業化。完善、革新藥品定價機制,切斷附著在藥品生產、銷售與采購上的利益鏈條,扶持普通藥物生產,給“小處方”的選擇創造環境。另一方面,應逐步實現“以藥養醫”到“以技養醫”的機制轉變,讓醫生靠技術與服務獲取正當價值,賦予醫生以應有的獨立性,給“小處方”的選擇拓展空間。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