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最近,一張“院士光腳穿布鞋做報告”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圖片中那位其貌不揚的老人蓄著胡子,黑衣黑布鞋的裝束,儼然鄉下老農模樣,卻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有人說李小文像《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意思是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定量遙感研究的發展,并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相關評論
長沙晚報王冕:一方面,他帶領的科研團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他衣著簡樸、光腳穿布鞋,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臺前,竟像是做脫貧報告的老人。學術上的“領先”與衣著打扮上的“落伍”,形成了鮮明對比。或許正是這樣的對比,讓這位“布鞋院士”迅速走紅,受到眾人的稱贊和追捧。
新華網姚倩:低調如李院士者,對于忽然走紅,或許并不覺得高興。但若因李院士的走紅,能讓學術界吹來一股真實、簡樸的清新之風,能引起更多人對當下奢華浮躁的思考和對返璞歸真的追求,相信李院士也會覺得他的出名值了吧。
光明日報楊鑫宇:按理說,對一名學者的評價本應著眼于其學術成就和教學水準,作為學者,只要在科研和教學上盡職盡責,是否節儉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光腳院士”的儉樸作風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共鳴,其帶來的輿論反響甚至超過了中科院平時的各種科研突破,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這種不尋常的現象,折射出的是社會大眾對當下學術界的“觀感”--在人們眼中,這種艱苦樸素、一心向學的科研工作者不夠多,而作風浮夸、學問不精的科研工作者卻不算少。正是因為“光腳院士”這種樸素純粹的典型太少見,人們才會對他如此推崇。
模擬題
近日網上一張照片中一位67歲的老人一襲黑衣穿著黑布鞋,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上,專心致志地低頭念著講稿。他其實是我國遙感學界泰斗、中科院院士,網民們紛紛為李小文院士樸素的裝束叫好,盛贊其儉樸的作風,將其比作武俠小說中的“掃地神僧”。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解析
近段時間李小文院士的照片在網上走紅,按理說,對一名學者的評價本應著眼于其學術成就和教學水準,作為學者,只要在科研和教學上盡職盡責,是否節儉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光腳院士”的儉樸作風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共鳴,其帶來的輿論反響甚至超過了中科院平時的各種科研突破,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這種不尋常的現象,折射出的是社會大眾對當下學術界的“觀感”--在人們眼中,這種艱苦樸素、一心向學的科研工作者不夠多,而作風浮夸、學問不精的科研工作者卻不算少。正是因為“光腳院士”這種樸素純粹的典型太少見,人們才會對他如此推崇。具體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術界往往被喻為“凈土”,但近些年來,學術腐敗與學術不端問題卻讓這片“凈土”屢屢蒙塵。從貪污巨額科研經費中飽私囊的候選院士,到利用權力與金錢試圖混進院士隊伍的腐敗官員,從不搞科研、不授課,卻擔任碩導、博導,沽名釣譽的“影子導師”,到明明一直從事行政工作,卻憑空調至學術機構掛名的“清閑教授”,種種學術亂象一次次刷低了公眾對學術界的認知,科研工作者的整體形象也因為一小撮“害群之馬”而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才會如此推崇“光腳院士”,那個穿著布鞋作報告的身影,不僅是李小文院士一個人的形象,更是人們心底那個純粹學術界的象征。純粹、率性、簡單,或許正因為當下這樣的學者太少,李院士才會如此走紅。
第二,中國素來有尊師重教、敬畏知識的良好傳統,公眾對于從事學術工作的學者、教授向來敬重有加,而身為學界翹楚的院士,更是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但近些年來,“專家”變成“磚家”,“院士評選”和“腐敗”聯系到了一起,學術界的公信力從“云端”跌落到了“地面”,而所有辛勤耕耘的治學者也因一小部分人的不端行為而蒙羞。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治學者群體本應為社會垂范,但今天,卻鮮有“光腳院士”這樣的人讓公眾真心贊許,這是整個學術界應當引以為戒的。
第三,在現實中,名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差異明顯,同一種行為卻往往有著不同的評價。窮人吃點粗茶淡飯就被視為寒酸,而若是權貴則被視為品位;在裝束上,普通人若是“光腳示人”則會被視為不禮貌,而若是名人則被視為有個性……“布鞋院士”在網絡上走紅,從根本上還是這種評價導向在發揮作用。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肅清不正之風:
第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學術界同樣需要深化改革,正本清源。只有對種種學術腐敗、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改革學術評估、人才晉升制度,才能真正重振科研工作隊伍的公信力,還學術界一方“凈土”。公眾的要求,并非是讓每個院士都穿著素衣布鞋上臺講課,一支治學有成,德才兼備的科研隊伍,才是公眾最真切的期許。
第二,各個專家、教授應該加強對對當下奢華浮躁的思考和對返璞歸真的追求,真正的回歸到學問上,教師們不再一味的沽名釣譽,追逐榮譽、利益。
第三,其實,對“布鞋院士”點贊過度也是以貌取人,這跟我們諷刺一些人形象不佳,在本質上并無不同。評價一個人是否高風亮節,不應停留在表面,不能因為身份不同而有所差異。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