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電梯發生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時間頻頻見諸報端。電梯事故從感官上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電梯的不安全,讓人們對電梯安全性能的信任度直線下降,這樣的安全隱患給當今社會敲響了警鐘。
據調查顯示,在諸多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制造質量占16%,安裝占24%,而保養和使用問題高達60%。我國電梯出廠時需通過國家相關質量標準檢測,產品質量基本過關,目前絕大部分事故根源都集中在“維修 保養”和“正確使用”等環節上。所以電梯的后期維 護和保 養十分關鍵。但實際生活中,大多數載人電梯的維保環節都是敷衍了事走過場,F在很多電梯的業主都通過第三方維 保商對電梯進行維保,目的就是為了節省成本。近六成的電梯沒有按時更新維護,一些物業單位為節省費用,逃檢、漏檢和滯后年檢現象十分嚴重。此外,過多地非正常開啟和使用,電梯超載等,為電梯安全埋下了隱患。
為此,讓電梯真正成為安全舒適的交通工具,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首先各級政府在落實強制性年檢、正常維修保養制度構建電梯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同時,必須強化電梯安全責任主體的明晰,盡快破解電梯安全監管中的難題。
其次質監部門尤其要加大電梯整治力度,對所有建設工程涉及的電梯進行安全評估。同時,對本地使用年限超期的電梯進行免費檢測,并強化電梯維護保養單位質量考核工作。有條件的地方不妨啟動電梯遠程監控系統試點工作,普遍安裝“電梯維保監控系統”。
第三社區和物業應該在轄區進行安全知識普及、電梯使用規范的宣傳,讓廣大居民正確使用電梯,避免濫用、超載現象的發生,同時也要對電梯事故出現時自救方法進行宣傳。
第四監管部門就要認真負起責任。在每次電梯事故發生之后,要認真追究企業的責任,做到責任明確化,為公眾負責。要建立劣質電梯的召回制度。要建立起常態的電梯安全檢查制度,不能每次在事故發生之后才記起進行檢查,不能讓常規的檢查以及維護流于形式,要真正懷著為公眾負責、為社會安全負責的態度,做好常規檢查工作。
第五當然公眾也要提高自我安全意識,學會急救常識。正確使用電梯,在出現事故時沉著冷靜,采用正確的方式自救。
電梯使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的便捷工具,所以電梯的安全性是需要全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電梯安全涉及社會各個方面,應當發揮全社會的力量,綜合治理,嚴格監督。相關部門要秉守民眾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謹守職責,加大監管力度,而對于玩忽職守的相關人員也要嚴懲不貸,從而最大可能性去降低電梯事故的發生率和降低傷亡幾率,萬毋使得電梯口成為一張張吞噬生命的血盆大口。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丨公務員題庫手機端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